爬了两趟楼,我开始感觉腿肚子打颤了,下楼时两腿都不太听使唤,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好不容易下来了,老公还说,小时候每天上下好几趟,上下楼分分钟的事,现在不行啦,老啦!跑不动了。我捏了捏他的手:“哪老呢?正壮年好不。”
出了小区,我们沿着小巷子往里走,巷子两边都是楼房,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不少还是红砖房,藤蔓植物沿着墙往上爬,避开了窗户,攀上了楼顶,独享一方阳光。巷道不宽,水泥地面,蜿蜒到巷子尽头,有的埋进了巷子深处,有的顺着坡道往上爬,耸入高处。
老公拉着我向前走着,我松开他的手打算给他照相,他却不愿意地说,这些路面虽然也有青苔,却不是以前那种斜纹石块的路面,没有了小时候的亲切感,不一样了。我问他,那味道还是一样的不?他认真闻着说,味道还是那个味儿,没变。
童年的味道,隔了那么多年,还是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再次触碰到,就可以准确认出来,不带一丝犹豫。回忆里再苦也是甜。
追忆过往真是个体力活,我们走街串巷好几圈,真是累。终于,从巷子转到了人民公园,我以为人会很多,可转进去一路就没碰上几个。公园里,除了郁郁葱葱的植物外,还有好多大小不一的空地,看上去像是被拆了什么东西后留下来的孤地。我把观察后的疑惑告诉他,他一下子还没想起来,边走边回忆,说是以前的娱乐场所,看上去好多以前的都被拆掉了……我说那些设施肯定是太老了,娱乐项目也需要更新换代了吧。他半天不语,算是同意了我的说法。
当然,我知道,他的心里是有遗憾的,那些拆掉的设施不仅有他童年的欢笑,更是他童年的一部分。这次没看到,总是有那么一点的失落。
走了大半天,虽吃上了他心心念念的面,还是架不住的饿。在公园旁边的楼房的楼梯口找到了以前的小吃摊,我们撒开地吃遍了他家的小吃,味道是真不错,付钱时老板的女儿还说,他们已经开了30年了,老公赶紧接了话,自豪地说,他从小就在这里吃,从1元一碗吃到现在的5元一碗。对呀,这也是他童年的一部分。
一天的时间,我们逛完了他从小生活的地方,吃遍他吃过的小吃,尽管来去匆匆,也算得上是故地重游了。
这一次离开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下一次我们会带着小家伙一起,到时候我和他爸爸会陪着他再走一次今天的路吗?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