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室生白
庄子·内篇·人间世·1·3
【文】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音高)天不宜。”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听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有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说】这一节的对话,孔子给颜回给出了“心斋”这个良方。这个故事里面的孔子倒是很符合循循善诱的老师形象。先让颜回斋戒。颜回说,我家里那么穷,我不喝酒不吃荤已经好几个月了,这就是斋戒啊。
孔子不着急,启发弟子,这个呢,是祭祀的斋戒,不是“心斋”。颜回可是头一回听说,这个世界上还有“心斋”这种东西。什么是心斋呢?
孔子说,你心志专一,不用耳朵去听,而用心去听,不用心去听而用气去感应。耳朵的作用只是用来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是感应现象,气是空明的,同时又能容纳外物。道只能存在于清虚的气之中,清虚的心境,就是“心斋”。
颜回一听,顿时忘记了自我。可造之才。
孔子赞道,这就对了。你如果能悠游于藩篱之内,不为名利所动,能够接纳你的意见就说,不能够接纳你的意见就不说,你自己不要固闭也不要暴躁,内心宁静,处理事情呢,不要有心强为。这样你就差不多可以了。
这人啊,不走路还容易,走路而不留下行迹就难了。为欲望所驱使容易造伪,顺其自然而行就难以造伪。要有翅膀才能飞翔,要用心智才能求得智识。
观照你那个空明的心境,虚室生白,空明的心境可以生出光明来。
福善的事呢,止于凝静之心,心不宁静,叫“坐驰”。使你的耳目感官向内通达,排除心机,鬼神也会来依附,何况是人呢!这样的话,万物都可以感化,禹舜、伏羲几蘧都以这个为处事的准则,我们凡人可以学习呀。
遇到事情呢,先深呼吸,调伏一下你的内心,然后再着手处理事情;对人呢,不要有心强为,看对方想听,就说,不想听,就不说。
这个时代的有些人呢,反其道而行之,无时无刻不在向你推销某种意志,美其名曰,影响力。也有一些人呢,开始实行几天的与所有外界信息隔绝的生活方式,是为实践“虚室生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