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随意而愚蠢的决策?

“多数人畏惧短暂而有益健康的拔牙和胃镜,

却无视长期而伤身的远距离通勤和恼人的噪音。”

---本文约4300字,阅读需8分钟---

灵魂发问

·为什么专家往往表现得武断而言之凿凿?

·为什么大家都爱听形象生动的故事而拒绝逻辑缜密的数据?

·为什么媒体总爱报道耸人听闻、煽动情绪的罕见事件?

信息时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短视频、八卦新闻、综艺节目和电子游戏将民众本就稀缺的认知能力蚕食殆尽,我们好像在巢中嗷嗷待哺的雏鸟,每日等待碎片化信息的细流,滋润我们濒临枯竭的精神沙漠。学文科还是理科?住偏僻但宽敞的房子还是市中心狭窄的公寓?娶一个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人生的问题太多,时时刻刻呼唤长远、理性的决策来实现效用和幸福的最大化,但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智系统真的准备好了吗?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学者,以研究并修正“经济理性人”的假设缺陷而闻名世界,他在这本书中重点研究了人为什么会频频做出事后看来完全不理性的选择,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决策系统并非均质,而是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子模块:系统一,与系统二。

01 系统一,系统二

人的心智模式分为两种: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是不假思索的快思考,这意味着无意识且快速的自主推进估测,比如察觉他人的情绪、读广告牌上的字;系统二是审慎的慢思考,这意味着按部就班、集中精力的理性运算,准确但费时费力,比如计算47×58、告诉别人你的电话号码。由于简单低耗,系统一是我们的主要模式,当系统一遇到麻烦,系统二会出面解决。

比如下面的两条线,系统一的直觉告诉你下面的更长,但系统二拿出一把尺子,告诉你其实一样长

又比如一道数学题:球拍和球一共花了1.1美元,球拍比球贵1美元,问球多少钱?

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是0.1美元的错误答案,但深思熟虑会发现正确答案是0.05美元。上万名美国精英大学生回答了这一问题,据统计,50%以上的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大学生回答错误,可见,系统一是无比强大的

系统二更加理性,但并不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因为懒惰是人的天性,大多数情况下,大脑都会采信系统一的结论。不断转换任务会让人焦虑,时刻保持警觉和质疑,会导致枯燥和低效。最好的权衡是用系统二避免重大的错误,只在关键时刻使用。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种妥协的产物,多数时候在慢跑(调用系统一),视野开阔,情绪轻松、舒适而相信直觉和创造力;但有时候需要冲刺,速度快但视野狭窄,你变得警惕、悲伤、多疑,注重分析、较少犯错、增强逻辑性,创造力却会下降。

当我们执行一件事情越来越熟练,就会越来越由系统一接管,比如熟练的司机会觉得方向盘也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系统二被“占用”,人也会变得非理性,比如劳累的人会相信空洞的广告。

怎样利用“两个系统”的理论说服他人?要让他人放松并进入懒惰的系统一!曝光越多的信息越能获得他人的好感,为此你就要不断重复某个特定概念,使用材质较好的纸,尽量言简意赅、拒绝浮夸,应使内容易于记忆,比如诗歌体裁更容易取信于人——押韵显得深刻。

系统一的毛病远不止于此。

人总是渴望虚构的因果来让自己轻松和踏实,更关心信息的内容而非可靠性,倾向于相信一个简单而统一的周遭世界。比如系统一坚信“光环效应”:漂亮的人一定大方,聪明的人一定人品好,这种省事的一致性逻辑哪怕是虚构的,也能降低消耗的脑力,这种单一叙事让即使是愚蠢无知的人也非常自信

系统一喜欢偷换概念,以启发式的思考代替原本议题,比如当被问到“你最近幸福吗?”,你也许第一反应是思考你当下的心情好坏,尽管这并不切题,但是懒惰的系统二认为这足够省力。

比如这幅图中,三个人谁更高大?

多数人会立马根据收缩的线条和立体思维判定最远的人最高,但其实他们也可能处于平面上——三个人可能一样高

02 启发法与偏见

样本一定能给你带来启发吗?小数定律告诉你不一定。当你通过取样研究时,会发现大样本比小样本更准确,而小样本中更容易出现极端值。而系统一并不善于质疑,它只求连贯和一致性,所以也很容易相信小样本——“他连中两个三分,可见是一个百发百中的神投手。”系统二倒是可以质疑,但很少介入。简单说,大家不愿意从普遍现象中推导出特殊性,却愿意从特殊现象中推导出普遍性

锚定效应。人容易受到先入为主的锚定暗示的影响,比如超市使用“限购”策略可以显著提高销量、人们通常不会改动合同上的默认条款。

可得性偏误。我们很容易夸大那些容易回忆的生动、形象事件的发生频率,特别是在热点横飞的现代社会:媒体喜欢报道新鲜而尖锐、骇人听闻的故事,利用情绪化来获得点击率,而不论其发生频率——没有人有义务帮我们客观理性的看世界,比如空难之后大家拒乘飞机。在公共政策中,民众的不理性容易反应为政策的偏见,他们很容易反应过激,而降低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比如过度防范恐怖主义、过度反对农药的使用。人们要么忽视,要么夸大风险

人们容易受到典型启发法偏误的影响,比如高估一个木讷、高智商的书呆子男生学计算机的概率——其实他更有可能学习社会科学,因为后者的基础比例(即招生规模)远超前者,次要的联系盖过了主要,人们更愿意相信主观编纂的复杂故事而非冰冷的客观事实:自身经历、故事和图像占据更显著的“可靠权重”。

均值回归效应。没有那个运动员的表现可以长时间超过平均水平,异常值更可能是运气而非实力导致,原始数据越极端,均值回归越明显。

03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人习惯从精彩的故事中自动提炼因果关系,从而用“眼见为实”的系统一“掌控”世界,高估技能而低估运气的作用,而绝对不承认自己的无知。事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先见之明,对于好的结果,表扬通常难以回溯;但对于差的结局,批评总是会到来。为了逃脱责任,专业人士往往采取极度保守的策略,比如官僚往往中立消极、医生往往建议保守治疗。而过于幸运的冒险也能带来畸形的荣耀,人总是忽略本来极有可能发生的相反事件,而以成败论英雄。“鸡汤类”商业成功书籍便是事后解释效应发挥到极致的案例——人们渴望解释,渴望一种虚幻的确定性,就算是假的也能“帮”到自己

“技能错觉”。每天的股票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享有共同的信息,却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事实证明,频繁的交易是最损害收益的行为,而专家的预测成功率也不会高于瞎猜,因为他们“放大”自身的技能和自信。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90%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但90%的人都认为社交水平低于平均值。人们渴望坚定而自信的专家,他们更受人推崇,而谨慎的专家会被指责为“懦弱”,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情景——大家都“假装知道”。《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曾说,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了解不足,必然会使行为人承担本可以避免的风险。

04 选择与风险

具有不同财富水平的人对亏损和收益的幅度敏感性不同。保险的逻辑在于,对于一定额度的潜在损失,对穷人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但富人可能毫不在意,所以愿意在接受费用的情况下承接穷人的风险厌恶。面临潜在收益时,人表现出风险厌恶;但面临潜在损失时,人表现出风险偏好。在投资中,当盈利和损失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心理效用的钝化,比如债台高筑的人,反而“债多不压身”。投资者对于收益和亏损的心理效用如下图所示:

人为什么产生这些偏好呢?因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这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对威胁、进食和交配的信号抱以敏感心态可以提高生存概率,哪怕这会带来焦虑,故即使是在现代,人们也会赋予消极的事件以更高的权重。所以聪明的投资者不会每天看股票行情表,因为频繁的亏损比同样数值的盈利更加让人痛苦。

禀赋效应。当人拥有一件物品,就会高估它的价值,这导致零和博弈的谈判难以实现,双方都会认为自己让出去的比得到的多,所以吃亏了,只有当蛋糕足够大的时候,筹码变成“所得”而非损失,冲突才能减少。

人的决策权重并不严格按照理性的数学期望,而是强烈偏好“从0到1”以及“从不确定变得确定”的转变,比如买彩票和保险。人的系统一也关注极端罕见但“高刺激”的事件,比如恐怖主义。人事高度视觉化的动物,对画面形象的表述很敏感,“一个装着100美元的蓝色信封”比“100美元”更吸引人。

框架效应。将多个选项对比能更理性的分别做出判断,只调用“窄框架”就只有系统一参与。表述方法影响人的情绪,从而扭曲决策,比如“90%的存活率”比“10%”的死亡率更让人感到心安。

05 两个自我

经验自我(当下经历的效用)和记忆自我(事后回忆的效用)存在差异,导致但人们常常对什么能让自己幸福抱有错误的观点。比如著名的“峰终定律”。对于一件事情,人们往往记忆高峰和结尾体验,对过程忽视,尽管总效用可能不高,比如费时费力的排长队取号用餐。

怎样获得幸福?要降低生活中做不快乐事情的总时间。一些案例揭示了人们往往错误估计影响幸福的因素:瘫痪半年后的病人其实和普通人一样幸福,而年收入超过七万五千美元后就对幸福影响不大了,购买大件商品不如持续参加社交活动更能让人幸福。

“两个自我”带来的偏误导致人类渴望短暂而强烈的快感而忽视细水长流的幸福,比如沉溺于伤身的毒品、赌博,却不珍惜温馨和睦的家庭;害怕短期剧烈的痛苦却对漫长而细微的折磨视而不见,比如畏惧有益健康的拔牙和胃镜,却无视长期的远程通勤和恼人的噪音。

"写在最后"

这是一本帮助我们提升决策质量的书——

直觉优先,还是逻辑优先?

用直觉决策很轻松,却往往不准确,甚至会受到他人恶意的误导和利用(比如APP中的默认条款);但事事都用逻辑分析,虽然行事缜密,但会让你失去生活的乐趣,并精疲力竭(比如你不能每次交易时都画出博弈矩阵)。很显然,不论是完全采用“不假思索”或是“殚精竭虑”策略都会让我们远离幸福,只有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我们才能汲取人生中的最大效用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凭直觉而动,比如买菜时剥去烂掉的菜叶、听见身后的巨响会不由自主的回头看,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是人类在漫长的演化中进化出来的默认生存策略:获取资源、繁衍后代和躲避危险。但是在涉及人生长远规划,比如升学、结婚、就业和定居的城市时,依然凭直觉决策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名字好听的专业未必有前途、“看着顺眼”的人未必真正爱你、现在热门的工作在将来未必可持续、目前欣欣向荣的城市未必基业长青。每当来到这种关键的人生时刻,我的建议是:付出与事件潜在效用匹配的决策资源。比如,决定做哪份工作的决策绝对是值得你用一整个星期搜集资料、访谈业内人士,最终深思熟虑得出结论,而不是跟随大流、人云亦云地“快刀斩乱麻”。而除去这些关键时刻,你便可以把自己的行为交给直觉和潜意识,享受岁月静好和轻松的生活。

我相信在某些时候,思考得慢一些,你反而能走得快一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0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34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89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7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7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6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9评论 3 4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22评论 2 32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7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3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7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