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下定义,也很容易被别人定义。
当别人把你当成是一个不好的人,糟糕的人,差劲的人。
你不免心里感到难过,甚至有抵抗的心。
你会想说,我知道自己不是这样的。
也许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也许我们真的不是别人眼里的那个样子。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对方是个明事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也许他的定义接近我们本身。他这么说,必定存在合理的分析。
如果对方是个自我主观强烈、不容纳他人声音的人,也许他的判断并没有那么准确。他的论断可能出自维护自己的立场。
他不在乎你是什么样的人,只在乎怎么证明你是他预设的样子——糟糕的样子。
对此,需要我们懂得分辨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这基于我们本身是有正确的三观,而不是只有主观意识。
也需要我们自己处于一个很客观的位置去看待问题。退出自己的情绪,不站自己的立场,不预设对方的想法。
碰到第一种人,其实挺好的。
对方有强大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他说得不是捕风捉影。你会看到自己真正不足的地方在哪里,得到机会去订正。
碰到第二种人,应当留心。
他不需要反驳或者他人的自我证明,他需要的是顺服听话遵从。
为什么要留心这些人?
因为当他们眼里已经认定你是一个糟糕的人时,你所有的反抗都是在印证他们的预设——“看,我说的没错,你就是这么糟糕的人”。
最可怕的是,他会把这种毫无根据的结论告诉身边的人。
你可以容忍一个人误会你。但不能接受太多人随意论断你。
那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什么问题都没有吗?
有句电影台词这么说,我们都是自己故事里的英雄,但在别人的故事可能并不是。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触动到自己。
继而开始反思,也许我只是自己故事里的好人。
有时候别人定义我们必定有理由存在。只是有些人夸大歪曲事实,有些人说得在理。
这个理由是什么?
理由也许是:别人怎么看我们,除了他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外,还有可能,是我们的行为产生了误导印象——
即我们心里不这么想的,行为上却总是让人误会。
我们口上说着一些伤人的话,转过身来其实在默默流泪。
我们做着别人不喜悦的事,其实自己心里是抵抗这些事的。
我们知道自己并无恶意,也没有那么糟糕。但我们不去敞开自己的心意,用冷漠木讷来包装自己,抵抗去建立链接。
心口不一是要承受代价的。
我们很难碰到一个能够透过我们身上脆弱的攻击性防御,看穿我们内心痛苦的人。
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就是通过行为直接判断另一个人的。
当人的行为多加掩饰或者消极,他人的评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因此。想要证明自己不是那么糟糕的人,先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明确和积极吧。
不能任随自己的心意,斥责对方一点也不懂自己,固执地等一个看穿自己的人。
事实上,等待救援远不如自救。
以及,越沉迷于等待里,一个人要改变负面印象、化解误会的机会越小。
如此,有一天很快就有底气告诉第二种人,我才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