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韦斯特弗:
1986年,出生于美国山区
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
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
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010年,获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
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一、看见世界
她来自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扭曲世界——一个信仰极端的摩门教家庭,拥有偏执躁郁的父亲、软弱愚昧的母亲、残酷暴力的兄长。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求一家人必须坚持的忠诚与真理。在父亲的影响。他们坚信世界末日会来临,认为小便没尿在手上就不用洗手,女孩穿着暴露就是放荡,危险来临时天使会守护在身边……她以为世界就是如此。直到那个性格古怪的哥哥泰勒独自一人离开大山去上大学,世界才开始有了裂痕,有了光照进来的缝隙,所以,此书献给泰勒。从她将车祸重伤的哥哥送去医院而非母亲身边的那一刻起,家于她而言就发生了变化。她拒绝了它的一部分(不去医院),现在家也在拒绝她。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她背叛了这个家庭,走入了世界。
二、看见自己
大学于她而言是个全然陌生的地方。知识的欠缺、人际交往的障碍、贫穷的现实、原生家庭的拉扯……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从一个学困生进化到了全优生,取得了奖学金,导师推荐去哈佛深造,可是她拒绝了。她发自内心的自卑,“我们始终不同,我的工作没有一个剑桥学生会去做”“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令人作呕”。教授看穿了她的内心,直言:“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即便是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当她明白了她仅仅只是她自己,是为自己而活的人时,便试图在家庭里进行一场角色颠覆革命——颠覆自童年时便坚信的想法,父亲(男性)就是成为一个决策者、主持者、家庭秩序的维护者,母亲(女性)是被使唤的人之一。
三、爱的极限
这场革命最终以十分惨烈的方式结束。暴戾的哥哥以死亡相威胁,被母亲转瞬即逝的忠诚所伤害,她选择了离开。这种离开给她带来了平静,平静来之不易。对于父亲、母亲的罪过,在时间的流逝里慢慢地释怀,完全不再为父亲考虑,她开始学会为了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这才是她真正所需要的,并不是因为父亲罪有应得之下的惩罚而远离。她爱着那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家,爱着那样的父亲、母亲,但是爱某人并非实际赋予改变他们的能力,真正尊重爱的唯一方式,就是尊重爱的极限。即使她爱着她的家人,但仍然选择和他们说再见,因为,无论在做什么,爱都会持续下去。
正如父亲强烈反对她去剑桥求学前那一晚低声说的那样:“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1000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爱,一直都在,只是有所极限。
这是塔拉的家庭,其中的酸楚或许我们很难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同为子女的我们,最终还是同塔拉一样,明白了父母畸形但永恒的爱。
山,一直都在,只是有所遮蔽。
缤纷的世界,不管我们是否看见,它都在那里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很多时候,由于我们自身认知的局限或是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而无法看到。那就努力丰满自己的羽翼,待时机成熟,振翅高飞,飞往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