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也称为生意人。据说,生意人广泛称为商人,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商业文明起源于商朝。商业的萌芽基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并伴随着文明的起源,对人类的文明发展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商人作为独立的职业,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所产生的结果。
古代中国对作买卖之人统称为商贾,有“坐贾行商”之说;意即“商”为从事长途贩运的商人,即为行商(英文 merchant 原来特指此职业),负责把出产地的货物贩运到销售市场;“贾”是从事开设铺面从事零售的商人,即为坐贾,负责从行商那里大量买下货物,然后向当地消费者零售这些商品。一些本钱较小的商人,既无力从事长途贩运,又无法开设店铺进行定点零售,往往采用人力或小型交通工具走街串巷沿街叫卖,称为货郎;只有简单摊档的则为小贩。
现代运输发达兼分工仔细,以纯人力进行的长程商旅式微(但仍有少数地区如中国西南部茶马古道以以物易物方式交易);出售货品的商人亦可简单分为批发商和零售商,或可比拟为“行商”和“坐贾”的关系。至于国际贸易有货品出口地的出口商和货品入口地的入口商等等。
商人自古就是士农工商四民之一。但中国由于历来人口众多,养活整个帝国的农业成了立国之本业,而从事商品运输和交换的商业成为统治阶级眼中的末业,商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历来不高。韩非子在《五蠹》中把商人看作是社会的蛀虫。“重农抑商”成为帝国的基本国策,历朝统治者都或多或少有打压商人的政策。汉高祖曾发过一道禁令,规定商人必须纳重税,不得穿丝绸衣服,不得骑马,子子孙孙都不得做官。汉武帝发令,商人不论登记与否,一律课重税。不许商人和家属拥有土地,违者土地没收,并充当奴隶。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只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
在现代社会,商人早已不局限于过去的贩运和零售的运作状态。商业早已渗透进百业,整个社会都在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基本状态,商人的社会地位已经提高到空前高度。制作商品是一门艺术,经营商铺是一种生活方式i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