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太贪心,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我今天在一个博主那里看到,他说,为什么现在的人觉得迷茫?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不,是他们太清楚自己要什么了。
以下为博主全部内容:
#为什么年轻人会迷茫#
年轻人在思考人生的时候,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寻找目标,寻找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上。
因为其实生而为人,绝大部分人的目标都非常清楚清晰。
之所以会觉得迷茫,不是因为缺乏目标,而是缺乏情报信息,缺乏熟悉感,缺乏擅长度,缺乏匹配度。
举个例子,比如《夏洛特烦恼》里的窝囊废夏洛,他开头一幕大闹婚礼现场,躲在卫生间里骂自己可悲,做什么都失败,更失败的是压根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但是看完整部电影的人都知道夏洛这个人充满恶习,极度的懒惰虚荣,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劳而获,轻松赚大钱,过人上人的生活,而且不能辛劳,不能辛苦,得社会地位高。
钱多,轻松,舒适,地位高,受人尊重。
马斯洛的5层需求理论必须全部到位才行,缺了一项都不可以。
只是有钱,但是必须非常繁忙辛苦,没有爱人女神,没有众人吹捧,默默无闻,没有社会地位,他都接受不了。
绝大部分人的目标,其实和夏洛都差不多。
从始至终所有接受过应试教育的毕业生的目标,想要的生活,都是非常清楚的:
1,富有
2,舒适
3,体面
4,不要太累
5,简单容易就能做到,即自己擅长了解,比如和专业相关的,也就是所谓的适合自己
6,不用太麻烦,不需要额外学习新东西,不需要付出额外成本。
由以上的目标描述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人,甚至是已经考上了名校的学霸,最擅长学习的人才,依旧呈现出三点:
贪
懒
怕
贪就是尽想好事,什么都要,
懒就是不想要辛苦和劳累,也不想学习新东西,
怕就是害怕辛苦,害怕劳累,害怕学习新东西,害怕动脑筋。
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事实,应试教育培养的按理应该是学习能力,但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厌恶学习,讨厌学习,更不知道具体如何学习,也不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
几乎所有人大家都很迷茫很痛苦的根源,恰恰就在这里,因为不熟悉不匹配,学校和社会脱节。
如果读书学习和社会没有脱节,仍然是科举时代的那一套,只要考上了立刻就可以做官就可以成为人上人有钱人,真正做到了阶级跃升。
那么这个社会就再也不会有迷茫的人,只会有刻苦钻研的人,绝大部分人恐怕会一直考,哪怕考到60岁也要中举人。
工业时代这种选拔制度肯定是不可行的,因为会造成劳动力和购买力的大幅浪费,所以不能把考场与职场官场直接对接,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就把你撵出学校,让你赶紧找份工作去,不管擅长不擅长,喜欢不喜欢。
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说,思考人生,前途,职业规划等各方面的事宜,最重要的不是寻找目标,目标已经清楚的在那了,额外的去寻找只是浪费时间。
真正需要做的,是评估成本和风险:
想要过人上人的生活,能否付出独立自主大城市快节奏高压力的艰难辛苦?
想要回家过舒适的生活,能否接受不甘和小城市复杂低俗的人际关系氛围?
先想明白成本风险,接受这个,
然后再去思考路径,寻找方法。
如果连成本和风险都未加评估,那就是完全没有主心骨,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重心的人。
这样的人是异常可悲的。
读完之后,醍醐灌顶。你选择了哪样的生活,那你就必须承受那种生活所带来的痛苦,这也是成本。这叫等价交换。不要活的那么扭捏,这样真的很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