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几天出去游逛,看到的、听到的感受颇多。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感受”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丽,闻声音而知其悦耳,也是感受。一种美丽的颜色,一种悦耳的声音,各人所感受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如路边有一株柳树,你看见它就觉得可以供人乘凉;我看见它就觉得美,可以入画;又有人也许觉得它可以做家具,亦或有人觉得它不该长在那里。
再比如说在旅游景区,看见一个残疾人正在努力的手摇他的轮椅前行。我会觉得他的生活一定丰富多彩;你见他,便会发慈悲心,上前推他一把;别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誓: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亦或有人会暗自嘀咕:都这样了,还出来干嘛?每个人的反应不同,是因为感受到的力量强弱各异。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比一般人的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气味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就是请伯牙为他弹琴,他也只能联想到弹棉花的。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跃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有的人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不至于岑寂,也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你姑且闭目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海里,然后遐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用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适!一般人的生活枯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来的趣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学有一条定律: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条定律在心理学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是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也不必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一定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城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才真觉得苦。对着有趣味的人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觉得朋友之间的无上至乐。
余生,努力做个有趣的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