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打卡】第147天 20211008
【书目17】持续的幸福
【作者】(美)马丁·塞利格曼
【译者】赵昱鲲
【版次】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2版)
【页数】247页
【进度】序言部分
【摘评】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单是序言就有六个。三个推荐序,一个译者序,一个中文版序,还有一个书的原序。
首先,我比较喜欢译者赵昱鲲先生的译序。他在译序中回忆的一个内容:自己在课堂上和塞利格曼关就幸福能否测量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这个探讨过程,让我看到了译者的执着和真诚,作者的胸怀和见识。
其次,我比较喜欢原序,题目就很引人注目:愿你的人生蓬勃绽放。
【打卡】第148天 20211010
【进度】5–26页
本书共有两大部分、十章内容。这两天读完了第一章:重新思考幸福。
作者所述的“重新思考”是,他对获得幸福有前后两种不同程度的认识。起先,他认为决定幸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积极情绪、投入、意义;后来他发现这个看法太过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意愿,而忽略掉了客观现实对幸福的影响,因此重新思考后的幸福就有了更为多元且合理客观的影响因素: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成就。
【打卡】第149天 20211011
【进度】27–41页
第二章:不反弹的幸福—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练习
自己看本章的标题,你就能发现,这一章的内容属于“实操练习”。作者在本章列举的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有:感恩拜访(拜访一个仍然健在的、给你的生活带来美好的人)、三件好事练习(每天睡前写下当天发生的三件好事,及他们发生的原因)、突出优势练习(完成VIA测试后找到个人的二十个优势项后做针对练习)。还列数了积极心理疗法的14个疗程。
让我惊奇的不是作者列数的这些方法,而是一个实验结论:将抑郁病人进行分组治疗,结果发现,在使用积极心理疗法的组中,有55%的病人没有复发,在使用常用疗法的组中,比例是20%,而在常用疗法加药物组中,只有8%的病人没有复发。这个结论即使不能证明积极心理疗法的成功,却也说明了药物治疗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意义不大。但愿积极心理学,不但能够带给健康人更多的幸福,也能带给抑郁症患者更多的福音。
【打卡】第150天 20211012
【进度】42–57页
第三章:幸福可以持续改善—打破65%的极限
本章紧承上一章的内容,首先交代了治疗抑郁症的传统疗法和药物疗法的致命缺陷:只是治标,是像化妆术一样的障眼法,做到最好也无法突破65%的极限。
其次,作者以婚姻为例,介绍了通过积极主动式的回应来提升婚姻的幸福感。
再次讲述了,积极心理学面对消极情绪时像狙击手一样,更为重要的是,他不只是“消除痛苦”,更要“构建幸福”。
最后,作者详尽介绍了积极心理学诞生的过程。作者创立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一再说明了,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要能顶得住人们的惯性思维;一个新事物的生命力在于他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打卡】第151天 20211013
第四章:接受幸福的感召
本章先讲述了,2005年,应运积极心理学这个硕士专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首次招生时的意外成功。
之后重点介绍了MAPP(应运积极心理学)充满魔力的三个要素:
学术内容:有深度,对个人具有可用性,有趣。
蜕变:能引发个人生活及职业生涯的改变。
召唤:学生和教师都被召唤。
在讲述第三要素时提到了好多电影,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偷天情缘》《穿普拉达的女王》、《火战车》、《星期天与乔治同游公园》、《梦幻之地》。
【打卡】第152天 20211014
【进度】75–93页
今天开始读本书的第二部分“用积极铸就幸福的社会”。
第五章:幸福是教育的本质—积极的学习力
作者说,父母往往希望孩子得到幸福,学校往往希望孩子学会获得成功的方法。但是他认为,这两件事情,完全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学校可以同时教你幸福的技巧和取得成就的技能。
之后他依次列举了宾夕法尼亚复原力项目、斯特拉黑文学校积极心理学课程计划,以及澳洲顶级贵族学校中的积极教育,证明了“幸福是可以、也应该被教授的”。
【打卡】第153天 20211015
【进度】94–118页
今天读了第六章:幸福离不开成就——成就公式
在第一章中,作者明确提出,决定幸福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有“成就”。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成就”呢?在本章中作者给出一个公式:成就=技能*努力。
这个公式的推出过程非常有趣,作者先是从“路程=速度*时间”说起的。对此,本章开篇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阐述:“成就的定义不仅是行动,还必须是朝固定、特殊的目标前进,所以他不只要计算距离。通常有好几条路能够通向目标,有些比较近,有些比较远,有些是思死路,决定走哪一条路是一个缓慢的历程,叫做计划。此外,当然可以发明新的路,那就是所谓的创意。”这段话,清晰地说明了,在通往成就的路上,速度是决定了能走多远,但适当的“慢”下来做好“规划”甚至能出创意决定了“路”能走多好。回到成就公式,作者特别强调了“努力”。努力常常被简化为“花在任务上的时间”。埃里克森认为,高深的专业知识的基石并不是上帝赐予的天才,而是有益的练习——你在练习中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一万小时的天才理论”(即如果你想在任何一个方面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你必须在10年内每周花60个小时来练习)就证明了这一点。而能否“努力”则与人的“自律”和“毅力”有正相关的关系。本章还有以下表述值得铭记:
1.学习可以是有趣的、令人振奋和欣慰的,但是他往往也是艰巨的、令人疲惫的,而且有时会让人沮丧。总的来说,无论学校和老师有多好,那些不想再学习、人为自己学不好、觉得学习没有意义的学生就是不肯去学习。要帮助那些长期表现不佳但聪明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首先认识到变,品格至少与智力一样重要。(我个人觉得,就当下的教育现实,大多情况下,品格比智力更重要。)
2.如果想要最大限度的实现孩子们的成就,就需要提高他们的自律。我最欣赏的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麦斯特相信,自律是所有美德的皇后,这种品格能够提升其他品格。自律的特征是毅力,即对一个目标的坚持不懈与高昂激情的结合。
3.永不放弃的自律,是毅力的潜在道理。高度的努力来自于高度的毅力。你的毅力越高,你就会在工作上花越多的时间,这是些时间不是加到你的天赋中,而是乘进去的。
4.时间以两种方式增加成就:它把现有的技能和知识成倍放大,同时也直接提升技能和知识。更妙的是,努力和天赋不同,他是可变的。你将花多少时间投入到一项任务中,取决于你的有意选择——自由意志。
这一章真是干货满满,值得让每一个追寻幸福的你知晓。
【打卡】第154天 20211016
第七章:幸福是一种战斗力—积极铸就力量
本章主要分享了作者为提升美国陆军军官和士兵的复原力而进行的相关测试以及开设相关课程的情况。
这一章给人的启示是,应对不幸的最好方法,不是预防、更不是管制,而是让他“更健康”—用积极的情绪得到复原力和成长力。
【打卡】第155天 20211017
【进度】143–170页
今天读了第八章:幸福是怎样炼成的—将创伤转变为成长
本章紧承上一章,继续讲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军队中的运用以及取得的颇具建设性的成果。
战争给亲历战争的军士们带来的创伤自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对参战军人给予补偿,“在美国,一个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会给退伍军人的余生带来约每月3000美元的伤残金。”但这个政策却让太多的退役军人宁愿被确诊而不会再接受治疗,获得健康和尊严。因此退伍军人并不是毁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尼采说过“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创伤”可以愈合、可以成长。
作者给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5个要素:
1.认识到创伤后信念的崩塌是正常反应;
2.减少焦虑和强迫性的想法;
3.讲出创伤经历;
4.描述创伤后积极的改变;
5.总结因创伤而产生的更加坚强、更加无惧挑战的人生原则和立场。
本章结尾引用了《以赛亚书》中的两段话:
我可以差遣谁?谁肯为我们去呢?
我说:“我在这里,谁差遣我?”
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美国军队的感恩,因为“正是美国军队保护了我免于进纳粹的毒气室”。
【打卡】第156天 20211018
【进度】171–206页
今天读了第九章:幸福由内而外—健康决定幸福,还是幸福决定健康
1946年的世卫组织宪章序言曰:“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关系上的全面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这个关于健康的定义可谓全面又合理。
作者说:“积极的心理健康是一种存在:存在积极的情绪、存在参与、存在意义、存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存在成就。心理健康的状态,并不只是没有身体失调紊乱的现象,而是一种蓬勃的存在。”有如此积极心理健康存在的人,必然常常有蓬勃而幸福的体验,因此也往往更能关注、改善自身的健康,良心循环,最终获得幸福与健康的双赢人生。
塞利格曼在本章中列举了诸多事例和大量数据,证明了人们遭遇疾患时,“高度的乐观具有保护作用,高度的悲观具有伤害作用”。
为什么乐观的人不易生病?因为乐观者愿意尝试,而悲观者则陷入消极失望;乐观者更容易接受医学建议;乐观者可能会更好的照顾自己……总之,乐观者往往乐意采取行动,并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在拥有幸福感的同时也拥有了健康的体魄。
最后作者特别强调的运动的巨大价值:运动带来健康,也带来幸福。成人每天需要相当于1万步的运动量来增强个人体质。乐观是心理健康的资产,运动,也是一项健康资产。为了幸福,为了健康,请加入运动而非节食减肥的行列吧。
【打卡】第157天 20211019
【进度】207–247页(完)
今天读了第十章:为幸福而服务—积极的政治与经济。
本章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吸引我的是关于GDP与幸福的内容。开篇作者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物质的丰厚没能大幅度提升人的幸福感?由此引出了了一段对于GDP的经典论述:“GDP是对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及服务量的衡量,任何增加商品和服务的行为都能增加GDP,而不管这些行为是否会降低生活的质量。每当发生离婚时,GDP就会增长;每两辆汽车相撞时,GDP也会增长;越多的人,吞下抗抑郁药物,GDP升得就越高;有越多的警力保护,上班路上花的时间越多,越能提升GDP,尽管这些可能降低生活质量……GDP是盲目的,他不管商品和服务的提升,是从痛苦还是从欢乐中得到的。”因此财富与幸福不成正比例关系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还谈到一个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问题:用乐观的期望改变现实。有两种形现实,一种不受人类思考、欲望、期望影响的独立现实,比如你要野餐,天要下雨;另一种现实会受到期望与感知的影响,比如,你对学生的看法与你的课堂质量的相关性。作者认为“乐观主义改善爱,悲观主义伤害爱”。所以,当你的期望能影响现实时,那么就请走向积极主义的方向吧。(共411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