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这首诗广为人知,可我却一点都不懂为什么作者觉得为了自由就可以抛弃生命和爱情,抛弃了生命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都没有了,自由的意义又从何说起呢?
随着渐渐长大,我也渐渐对此有了一些个人的理解。
大概生命本来就是一个牢笼,生命就是在束缚自在的精神,在囚禁自由的灵魂。
大概每一个人的童年对未来都有许多美好的期待和想象,对自己的人生旅途有着自己的规划和打算。然而,随着时间地流逝,我们都失去了最初的自己。
生命赋予了我们这副躯体,这副凡胎肉体它会受到先天的和后天的制约。先天的就是智力长相体格等生理条件,后天的就是家庭社会环境等等。
人的一生就是束缚的一生,先天的条件比如长相使你我成为一个平平凡凡的路人,不能成为“公主”“王子”。
人是社会性动物,后天的束缚主要是人际关系或者说人类社会带来的。小时候作为孩子要被父母管教,作为国家的未来需要接受教育,作为学生需要听教师的话;长大后,按照种族繁衍的任务你要结婚养育下一代,按照伦理道德要赡养长辈(也是动物本来的情感),在社会上要承担社会责任等等。
可以看见一个普通人永远在这些框架之下活着,用尽了全力也难以摆脱这些框架,一个普通人的能量太渺小,这个世界形形色色的束缚根深蒂固,它们一直在束缚着我们。我们在认清这个世界的框架的同时,并遵守这些束缚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自由。
小的时候听说别人开车撞死了一个五六十岁的人,法院判他赔十万,我当时说了一句,好少哦,在我眼里生命是无价的,他害得别人失去至亲是要很多钱才可以赔偿,具体多少我没有概念,但绝对不是十万。可是讲故事的那个人告诉我,那个人老了,以后活着也挣不了多少钱,没啥劳动能力了。可想而知,小小的我三观碎成了渣。原来生命是可以这么算的,这么廉价。
所以,小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有无限可能,其实我们的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条件(自己的家庭背景,国家社会环境)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到底能飞多远,或者说能把束缚自己的圈画多大,尽量在这个圈里有属于自己的自由。
可无论如何没有人能真正自由,因为生命就代表着束缚。
再一次想到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为了让束缚自己的圈画得更大吗?尽量在这个大圈下获得更多的自由吗?(小声逼逼,资本家拥有更多的自由是因为普通人的不自由和负重前行换来的吗?)
又一次陷入了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