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知】
01 抓住热点
微博热搜每分钟实时更新、微信不断提示公众号信息,一旦有提示,就忍不住点开,仿佛要抓住世界上每一秒发生的事情。
这不仅是我,还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每一个人。
朋友之间没有什么更深的交流,一旦你没有看最近热搜爆掉的消息,你就out了,你就会被热点所遗忘。没有热点,谈资从哪里来呢?
02 多看别人的观点
“不懂就要多看看别人的观点,看得多了,才能有自己的观点”。
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我们现在接受到的每一个信息几乎都带有主观的色彩,营销号最强的能力就是“带节奏”。我很早就明白,不能依靠一个人的观点断定事实,要综合很多人的分析来看,但我从没想过反过来,主动搜集和获取事实性材料,自己做出判断。我在无意中忽略了别人的观点对我的潜意识的影响,看更多的人的观点无外乎是在寻找对先前观点的佐证或反对。
03 读完一本书再读另一本
我在大学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进行泛主题阅读,但我发现,我很难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大部分都是读了一部分就被搁置了。于是我认为,这样进行泛主题阅读是不行的,不但记不住阅读的内容,还容易对书中知识一知半解,读完一本书才能开启新的书目。
【新知】
01 不要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没有人可以逃脱乌合之众的魔爪,流行或过热的信息大多是营销号制造出来博人眼球的垃圾信息,不关注,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关注了,你的时间就溜走了。
就像至今都没有消停的李小璐和PGONE,出轨、离婚、恋爱,这些和我们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却最容易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老太太们聚集的地方是我们害怕的地方,而我们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村头八卦的老太太。她们没有重要的事情,只享受大家聚在一起闲聊家长里短的琐事,但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呢?不思考不代表停止,而代表后退,八卦太容易了,只会毒害我们的大脑。
追逐关注流行和过热的信息,会丢失时间,会丧失思考,会随波逐流。
02 重事实信息,轻观点评论
事实信息是思考的基础,独立思考产生于对事实信息的理解之上,而不产生于对他人观点的比较分析之上。有时事实与观点的差别极难辨别,即使是要求“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的新闻都免不了导向性的存在。辨别事实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我们需要用心去看。
03 泛主题阅读
泛主题阅读的特点是意外与混乱,这种随机性可以给我们带来灵感。泛主题阅读不是错误的做法,但要主动地对这种方式的杂乱进行控制。主题阅读是主线,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主题,就必须大量阅读该主题的书目,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泛主题阅读作为辅助。
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像一张看不到边的网,相互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泛主题阅读时,你可能会发现可以辅助理解的内容意外出现。不要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但要主动做织网的蜘蛛,将一切联系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下一步行动】
01 注意流行和热点信息的陷阱
02 尝试不看别人的观点,主动收集事实信息,在此之上做出自己的判断。比如学习专业知识,先不要看各学者的观点,要先充分学习基础知识,提出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这一步骤太难,可以先学习学者是如何从事实信息中找出问题,分析并给出观点的。
03 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泛主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