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饭后,距离我离家去上晚自习还有15分钟,自认为经过一顿饭的和平友好,儿子会正常地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一切,但我又错了,他竟然坐在沙发里痛苦地纠结这个周日的晚上是在爷爷家住还是跟着我去上晚自习,顺便可以看学校里学生的金秋艺术节的晚会,我和儿子原本约定好的今晚跟我一起去上晚自习,而这约定好的一切就在他的近乎哭腔的痛苦中被彻底的遗忘,爷爷奶奶还没吃完饭,但都已经围着他,七嘴八舌中我想起建峰老师提及的“父母应该有的‘权威’”,于是叫着儿子的名字厉声喊道“我刚才已经尊重你可以选择住在哪里的权利,但你要是纠结的话,就只能服从妈妈的安排”!于是我拎起他 的书包就往外走,他不纠结了,起身跟我走了。
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冷静了许多,在等红灯的时候,我打破沉默的僵局对坐在后排的儿子说:“儿子,过来,让妈妈看看你!”儿子犹豫片刻就朝我靠近,伸过来他的一只小手,我看他如此配合其实放心很多,“你觉得没意思,感觉很不舒服是吗?”我看见他轻轻点头,于是我从他的小手一直往上摸,“哎呦,这是一只觉得没意思的手对吗?这是谁的没意思的小胳膊?”儿子不说话,但表情放松了好多,“你想一个人静静地待着?那就依着靠背,还可以抱着车里的小熊”,儿子很快就靠向后排座椅,很舒服地依着 车门,我问他我可以听音乐吗,他小声说可以,那时的我充分感受到关系大于一切,原来当我和儿子的关系进一步地修复之后,儿子就会很愿意按照我说的去做。
也许,这就是建峰老师一直反复强调的“尊重”的力量,我的大脑有了点灰色,至少不那么空白了!坚持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