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人要什么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做什么,而不是因为外部原因强迫自己去做?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带着反抗的味道,意味着你开始受到外界影响,开始分析自己处境,同时筹备反抗能力或是认命。
二十一岁来到异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男孩凭借自己扎实的舞蹈功底获得了瞩目,但在此之前无人知晓他曾经想要放弃,却被母亲拒绝,拒绝的理由是他曾绝食相逼要学舞蹈,于是他不得不继续学习下去。那个时候,谁也没意识到舞蹈会成就他,会成为她的生命之光,甚至带领到世人眼前,让我们看见这个人。
这个男孩,既是他,也是她,金星,这本《掷地有声》的作者。相对于写作者我更愿意称她为舞者,她有许多代表作,《半梦》、《红与黑》等舞蹈作品,但是今天介绍的《掷地有声》是金星用文字方式去讲述她的人生与生活,让人知晓她既是特别也是普通的一个人。
在《掷地有声》这本书中你会看到的是一个走过这大半人生依然真实面对自我,不因生活残酷忘记初心的女人。这对于许多历经风霜尝遍百苦的人来讲可贵,对于未经坎坷初入世间的人来说有期。
光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年少最喜欢的是虚张声势,因为害怕别人嘲笑或小瞧自己。如今再回头看,其实承认自己一无所有,会更使人佩服,特别是在你确实什么也没有的时候。
二十一岁的金星来到美国,他那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并且在来之前他曾想要放弃舞蹈以打工的方式留在美国。
生命是很有趣的,它处处设下难题,又时刻撒下答案。
在《掷地有声》中金星这样描述那一刻,“当整个教室以我为中心的时候,我才惊觉我手里只有一个东西,就是舞蹈。哪怕我不会说英语,我什么都没有,我还可以凭舞蹈征服所有人。”我每次读到这里时内心总会升起一丝丝激动,从未想象过自己的未来,慌慌张张的度过每一天,以为今后也会如此,可是突然出现那么一个机会,不是你自己发现,是别人,是命运,他们都在告诉你,你可以拥有自己生活的掌控权了。
这一刻,再没有比这个更让人感到心安和充满力量。可是同时,你也要明白,它是带领你向前的光,但你必须有勇气有毅力去追寻,否则它只是一束光。
所以在《掷地有声》中金星写到当他意识到这束光的存在后,他专心跳舞,去专心吸收这个世界不同的思想,去感受不同的舞蹈表达,他没有大声告诉世界自己多么有天赋,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背后坚持不可替代,而且那时他知道此刻更重要的是积聚力量,使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追到那束遥远的光。
她的选择
木心曾说过,“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我相信年少的金星与所有青年一样,对于未来怀着踌躇和迷茫,也许他心中有过计划,但是这一切都是未知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出现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变化,但是对于当下,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呢?
在《掷地有声》中金星对于舞蹈这样写道,“我就这样由着舞蹈点拨着、引导着,再是提高我、拓展我,拉到另一个层面又继续托着我,等我站稳了,它又开始新一轮的引向。”以旁观者去审视他的人生你会发现他很坦然接受舞蹈给予他的所有,而他认真对待舞蹈,不是因为他别无选择,而是他明白,他只有它,只有它可以帮助他,也只有它可以改变他。
这种认知很少人会在年少时察觉,因为初入世界眼花缭乱,心中万千想法,以为皆可成真,不是否定评判,只是觉得人有时会忘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投入浪涌,再回首已经不可回头。
所以我很佩服金星,他知道那些是自己的,那些是别人给的,他没有骄傲过了头,只是谦卑的继续学习,等待自己可以选择的时刻。这便是最好选择的答案。
再说远一点,1988年当国内奖学金停止支持他,为了留下来继续舞蹈事业,他每日赚钱挣学费,无论承受多少白眼,他仍然坚持了下去。1994年他已经在国外获得了声誉和人气,但是他却选择回国,因为深知国外舞台即使再高,也始终是别人的,他想要回国去做一名开创者,告诉世界,中国有艺术、有艺术家。1995年他接受变性手术,那个时代环境下他决定成为真正的那个她,不可思量背后有多少流言蜚语,她抵住一切成全自己,我们看见她如愿以偿,却看不见这背后的艰辛。
当然,我觉得她在做时已经不在乎了。
命的承载
对于金星其实我并不了解,平日也不怎么看综艺节目,但曾在电视上看到过她的身影,会好奇她是怎样一个人,直到读了《掷地有声》后,我开始喜欢这个人,她说话毒辣做人真诚,是一个有阅历有智慧的长辈。
在对舞蹈这件事上,金星老师在《掷地有声》书中写演话剧时有电视栏目邀请她去主持,但她却选择放弃了电视栏目,不过电视栏目给出的片酬其实她也动过心,因为每集片酬是她儿子出国一年的学费,但因为她知道:舞台依然在给我带来运气,是因为我一直在珍惜它,一直在为它守着底线。
作为不熟悉她的观众,我会觉得她很耀眼,像那些明星一样出现在电视上,可是她却告诉你,她很普通,在金钱和职业之间也曾犹疑,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出了名便将舞蹈有关的东西轻视,而是更加尊重它。她从来就是一个舞者,至于其他身份只是她换得一种表达方式,她知道自己身上最重要的东西。
这是我喜欢她的一点,没有讲大道理,而是以身作则告诉我们,她从未曾忘记,也不敢忘记。
而在作为女性方面,金星老师在《掷地有声》中提到她深知自己的美丽是独一无二,是因为这份自知,并且对人对己真实,从不虚伪,一直在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和买单,这不仅贯穿了她的舞蹈事业,包括她对于自身的能力、爱情以及家庭。
比如,在《掷地有声》中她说到关于爱情,“爱情在帮助我明白我是谁,我也开始在爱情里准确地找到我需要的东西。”这样的描述让我想到,书中她说起拥有过的美好绚烂的爱情,她也是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只是她愿意一步一步去尝试,然后探寻到适合的人,不仅单单只见爱情,她将这背后衍生出的收获一并吸取。
所以她明白写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婚姻。婚姻一定是建立在社会责任和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没有责任感的人或许适合爱情,但一定不适合婚姻。”没有任何谴责,只是直观的表达任何存在都有它的基础,但并不一定要遵循。
这些都是金星老师对于人生总结出的经验,或者说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她没有一味表达应该怎么做,只是在提出意见,或者说就像她序中写道的,“她不想告诉你们,‘应该’怎样去做,而是想为你们提供一个‘可能这样思考’的方向。”
其实翻来覆去读金星老师的《掷地有声》这本书时,除了是对于金星这个人本身的好奇和探索,更多的还是因为她经历丰富,但并未浑浊,甚至可以说是赤诚的一个人,也许其中某些内容看似教条,但是我觉得从大体人生来看,每个人的经历其实都是相似的,只是有长远与眼前之分,有宽阔与狭窄之别,但都是基于生活与人性,都是受到外界碰撞而有了变化,也都是值得借鉴。
如果说你开始意识到自己想要改变,又不知如何是好,可以来读一读《掷地有声》这本书,如果你对于人生有疑惑,却找不到前辈可以请教,也许你会在《掷地有声》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该如何对待这场生命旅途,那就一定要读《掷地有声》这本书,但是你要知道掌控权一直都在你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