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那时候的农村生活节奏很慢,没有现代化的超市,赶大集成为乡下农民交易农产品的大型农贸活动。农村大集一般按照农历计算,大约每五天举行一次,在这五天的时间里,农民们都会卵足劲儿准备下次大集上出售的物品,比如编制的箩筐、扫帚、农具等,还有自家养的牛羊、鸡鸭、鱼等牲畜或者家禽。还有的手巧人家出摊做美食,比如肉盒子、炸枣糕、炸油条、贴烧饼等。这些极具乡土气息的交易成为农民们获点小利、改善生活的重要方式,所以赶大集成为许多乡村人家盼望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乡下的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非凡,男女老幼都怀着愉悦的心情赶大集。有的赶着牛车,有的骑着大梁自行车,还有的是走路,总之都是成群结队。
我还记依稀记得,在一个普通的寒冷的冬天,我第一次跟着父亲赶大集时候的场景,那天天很冷,我们赶大集是坐着自家的木牛车上的,老黄牛在前面慢悠悠地拉着车,我蜷缩木排车上的被窝里,时不时探着头好奇地向四周张望,由于天气太冷,路上的行人都把自己包围的严严实实。但天的冷丝毫没有影响人们赶大集的心情,成群结队的村民们在路上一前一后走着,你一言我一语的嚷嚷着乡村生活。等到了集上,我还没下车,就看见周围人潮涌动,听到摆摊的商户们大声吆喝,好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下车后,一家人瞬间就被这一片喧嚣的气氛所笼罩了,那种感觉就像过年。
我的大伯是经常赶农村大集的小商贩,在赶大集的这一天,他会早早起床,整理好第一批出售的豆芽与海带,同时把自己的最好的、最新鲜的摆出来,迎接买家的到来。大集上出售的物品繁多,从牛肉、猪肉、羊肉到鱼、蔬菜、百货等等。农村人在这样的日子里,大肆展示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一朵朵鲜艳的花朵,一块块新晒过的大米,一篮篮新鲜的蔬菜肉类,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只要你能想得到的,这里就什么都有,比如火腿腊肠、毛绒玩具、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子及露天的小吃摊等等。每个摊主都想方设法地推销自己的货品,让顾客们尝鲜、体验购物的快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闻到许多诱人的味道,比如有新鲜出炉的糕点、香喷喷的包子、嫩滑的豆腐脑,还有口感酥脆的糖葫芦、红糖罐头、香肠等等,绝对让你垂涎三尺。
农村大集,是集市的一种形式,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去买东西的需求,同时还是很多乡村人融汇、交流文化的重要场所。然而,我认为农村大集最难忘的是那野生的氛围和乡土文化。穿着家常衣服的农民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移动的农贸交易点,在这里没有任何优雅之处,脸上都带着淳朴、真诚的乡村气息,他们的身上更没有任何装饰或打扮。在这里,一切都是真实的,一切都是坦然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本真,看到了四季的变化,看到了人们对于自然以及乡土社会的一种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