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实现了。
当实现一个既定的人生目标时,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喜悦;反之,却是一种失落,一种不知将要干什么的茫然,以及随之而来的恐惧,这种恐惧让你感到惴惴不安,让你迫切想要找到下一个努力的方向。这种努力看似与物质有关,其实不然,只是不想让自己停下来。这就好像跑步,你一直在跑,一直在跑,突然你就停下来了,虽然你还在向前,但这种突然放慢的速度,让你感觉到自己好像在倒退。慢下后,即使很短暂的一刻,再想恢复之前的速度,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之前的节奏了,怎么也回不到之前的轻松了,多了一些顾忌,准确说应该是惰性,太在意现有的一切了。在意、懒惰的同时,又在不断承受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折磨,精神,灵魂,思想,总也找不到可安身之处,就这样飘浮着,折磨着自己!
这是不是就是四十岁左右,依然有一颗想要奋斗的心,依然不甘就这样平庸着的一类人的困惑?!
这类人,失意会让他更踏实,因为没有东西可失去,也不怕失去,固可更大胆地闯;相反,得意会让他恐慌,会让他迷失人生的方向。这类人更明白:世界上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动的本身。 怎么样,折腾一番去?!有没有胆量呢!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也并不是只有“食”与“弃”两种选择,在二者之间,还有一个不食不弃。二者取其中的同时,却也少了一份果断、决绝,往往绝处才更容易逢生,不经历破茧的疼痛,难以成蝶吧!
欣赏李尚龙,源于他的那句:你所谓的努力,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人总有隐情,总有短板,但干嘛让短板影响你的一生?毕竟,你不是一个木桶,才能不需要由最短的那块来决定容量,你只要去把长的那一块,尽量做长就好了。诚如李尚龙所说:我从不睡觉,困了就去跑步,有一点点时间就拿出书来看,进步成了我每天的主题。
是啊,生活从来不会辜负一个用心过日子的人。
生活一旦归于稳定,慢慢就失去了本真。虽然很累,却是茫然;怎么活,一点都不重要了,就这样被岁月推着走。人最幸福的时候,应该是未实现目标的追梦状态。
更喜欢“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祸福之间的循环转化,促使人在一点点地进步。人生在“舍得”之间,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有舍方有得。
不舍弃看似稳定的一切,怎可摆脱眼前的焦虑?焦虑,不还是因为自己和目标差距太大吗?那些并不焦虑的人,眼下应该正在做那些让我们焦虑的事情。摆脱焦虑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立刻,马上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
只要出发,永远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