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通老师的这本《教育的细节》,是根据他女儿的经历,结合他自己的想法叙述而成,通过三十多个例子,让我对许多教育细节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我感受到了教育细节力量之磅礴。老师们总是希望能找到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然而,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培养一个好学生最终还是要靠教育,如果他们能在一个好的受教育的环境里,如果他们能感受到被需要和被爱,就连差生也可以培养好的品德修养。实际上,学校教育并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它融入在教育教学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什么程序化的流程,更没有什么万能的解决办法。在学校生活中,一切事务都是教师进行学校教育的理论材料,所以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
课堂教学活动由若干个环节、板块组成,而环节和板块却是由一个个的细节构成的。一个人的大思想,一个人的大智慧,都是从这些小细节中折射出来的,一个成功的课堂必然离不开好的细节。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教师做的是虽然一项非常平常的工作,但为了让我们的工作与众不同,我们要把所有的日常工作都做好,把每个细节都抓牢,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第一,教师应该早到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早的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预习学习内容,同时也是提醒学生安静下来准备上课。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第二,老师们每天都要面对着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学生们,他们的一言一行和每一个举止细节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个小小的微笑,可以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和他们的心灵是连在一起的。一位满脸笑容的教师走进教室,会让学生感受到一股强烈的亲和感,而这股亲和感又会让教师更具人格魅力。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无疑会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第三,要抓住每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善待他们的错误。只有在课堂上犯了错,老师才能解惑,给学生指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们不仅要鼓励犯错误的学生,更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犯下的错误,让学生在被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开发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有时候,这反而会成就了课堂上“无法预约的精彩”。
朱永通老师的这本书中有很多地方都是我想说的,也是我想表达但却无法表达清楚的,同时也帮助我更加了解教师这个职业。就拿语文教育来说,如今,学生们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在感叹唏嘘时,总是想到过去,教我们的老师并没有用到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是我们很少使用错字。所以,我们更要沉得住气,转换思路:在平常的时候,就要从抓住生词、抓住成绩、抓住课堂知识要点等方面入手,把基本功打好。教师在教育的每个细节上都能做到十分细致,在任何时候都能发现教育的每个契机,可以让教师在管理课堂的时候,更加的省心,更加的事半功倍。这样把每一个细节都抓牢,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孩子的日常成绩才会慢慢提高。
“问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最基本的途径。在“问课”中,我们能从课堂上的种种现象,特别是在教学的细节中,捕捉到成功和失败的踪迹,感受到预案设计的变化,更能抓住一瞬间的闪现,进而在自己的教学中逐渐探索、发现一些规律。“双向问课”,一是指听课者在听课之后,对授课教师所遇到的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提问、探究和解答;而另一方面则是在授课结束后,积极地询问听众的感想,并收到可以继续改善的建议。只有让我们的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去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我们才可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让“问课”成为一种习惯,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学习,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在快乐中努力学习。
《论语》中有一句话点醒了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总说言传身教,那么,身为老师的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吗?我扪心自问,并没有,在很多教育细节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每一件事都有严格的要求,要注重教育的细节,从细节开始着手,用小事来触动学生,把握班级管理的脉络,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目的。永通老师说:“任何一所学校的细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联系。看一所学校是否有人文气息,不用去琢磨那些贴在墙上给人看的标语或理念,也不用费心去加减乘除一个个考核指标的得分,有时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是啊,细节决定成败,细微处见人心,细节反映了教育的本质,我们应该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去领悟这些细微之处,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一条捷径。当你做了家长,却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时;当你成为老师,但又不懂得怎样教导学生,那就去读《教育的细节》这本书吧,你所有的困惑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