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已经悄悄透露了如何通过「吃饭打法」打通学习的「任督二脉」,你读后,有点跃跃欲试的冲动。
先别冲动,欲练此功,必先……找点学习资源。而在找资源之前,你还需要知道三点「要义」:
(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者过热的信息;
(3)重事实,轻观点和评论。
像吃饭一样,你不会什么都吃的。吃之前,需要看看这家店是不是受好评,是不是卫生健康。学习,也需要对学习资源有所要求,否则浪费时间不说,学到什么「毒知识」更糟糕。
当然最满足上面的三条原则的,要属「主流期刊的论文」、「靠谱作者的良心之作」。不过这些,很可能你每天接触的反而会很少,相反你估计整天都浸泡着信息的潮流中。单单就选择可靠信息源,就足以让你纠结万分。
上面提到的资源,需要你花比较多时间去钻研,才能有所收获。今天,我就按上面提到的三条原则,选择了一些适合碎片化学习的资源,这部分主要集中在音频和电子书。当然,这些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你有更好的资源,不妨在下方的留言区与大家分享。
好,废话不多说,上干货。
可供参考的资源
喜马拉雅FM
类似的还有荔枝FM、考拉FM、蜻蜓FM等等,只不过喜马拉雅FM资源稍微多一些。这些平台,有广告就算了,更多是良莠不齐带来的「精力损耗」。
付费是一种筛选手段,它多少可以过滤掉一些粗制滥造的内容。
如果你的裤兜比较紧,免费的也有一些不错的,你可以尝试听听「卓老板聊科技」(科普)和「吴晓波频道」(财经)。这两个相对重视事实,弱化评论。
昨天,同事老曹感谢我推荐给他「卓老板聊科技」,他评价,以前听得那些价值取向太强,难得有一个讲事实的节目。我好欣慰,他明白我的别有用心,毕竟我介绍给他时,就说「这个不错,你可以听听」,其他啥都没有介绍。
网易蜗牛读书
这个此前已经向你推荐过了。书籍资源质量很高,界面简单,每天免费阅读一小时,真的足以促成你用心读书。
至于,选什么书,那还是按上面三条原则来。关于选书,我之后专门来写一期「读书」的专题,到时再具体展开。
提到这个,顺带提一下「微信读书」。这个是我哥们参与开发的产品。上次跟他见面聊,他跟我谈了他们书籍质量也把关很严格。如果你已经在使用了,或者感兴趣,那也是不错的。
剽悍晨读
这个是公众号,是「剽悍一只猫」的猫叔打造的。每天六点半左右会更新,选取的书质量很不错,每本书都提炼成干货。形式是10钟左右的音频,特别适合碎片化来拓宽你的视野。
得到
作为一个「得到」的重度用户,我保证这里的内容质量比大多数平台都高,这离不开他们团队对产品的认真打磨。
学习方式,一种是自己学,一种是向高人请教。「得到」属于后者,因此,比起前面的资源,「得到」的订阅专栏是带有很强的个人观点和评论。
不过专栏的老师都是精选的,只要你愿意相信某个老师,那听听他们的对事情的看法也无妨。
「知识新闻」、「家庭背景声」、「每天听本书」等等,都还是不错的,当然「得到」是以付费为主的,如果你不舍得花钱,那就听听每天的5条「知识新闻」,无论信息量和质量,已经足够你学了。
学习,平衡的艺术
这源自于周末跟朋友的一场长谈,中间我无意跟他提到了「得到,很不错,但它的内容带有价值取向」。回来后,第二天,我接到他的微信,这开始引发我更深入的思考。
作为一个合格的学习者,应该遵循的是开头提到的「简化」原则。
如果面对的是事实类的,要去判别和求证,正确了再去接受。
如果面对的是观点类,带有强烈的个人价值取向,要能辨别里面,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对观点的取舍要更加谨慎。
我想到了一种对待它的方法,这借鉴了「囚徒困境」中的一种博弈策略——「一报还一报」:
首先,你既然选择了某个订阅专栏,说明你还是相信某位老师,那你可以主动选择「信任」,先不要排斥他的观点,先接受,该实践的去实践。
然后在实践中,发现这种观点是否可行,是否客观,验证它。通过实践,你加以总结,完善知识点。如果发现不符,你需要反复求证,修正已有的观点。
最后,重复上述循环,不断学习新的,又不断根据结果来修正,打造属于你的一套知识体系。
当你和某个观点的博弈中,其实自身已经得到提升。
还有一点,如果只是「知识新闻」还好,不同来源可以互相制约。相对来说,订阅专栏是某个老师生产的,会带有某种价值取向。所以订阅时,有可能的话,订阅多个互相平衡,补全看事物的视角,比如看待「第一性原理」,看待「美国大选」等等。
比如,「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非常强调成长,那适合用回归生活的「硅谷来信」来制约它;解读最新知识的「精英日课」,品味中外经典的「熊逸书院」,这两个一新一旧组合,更能培养一种全局思维。
学习,不能偏袒某一方面,那样反倒会给自己造成思维陷阱。正反、利弊、对错、新旧,多个维度平衡,学习的知识大厦才不容易倾倒。
【每日精进】
我不想告诉你的,
都说了,
你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