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次的七天提交写作作业,我都因为种种事情不能按时按成,延迟提交,甚至没能完成。今天的作业在飞往南宁的飞机上,无论如何要及时提交。如果当工作充斥生活,忙碌像水塘中疯狂生长的浮萍一样,布满生活的各个间隙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生活的节奏?掌控自己的生活?
回顾过去一段时间,我想,还是要用if-then模型和自我反思后的行动,重塑重压之下孱弱的生活了。
1. 通勤时间主动碎片化。
家里距离单位较远,每天上下班3小时是不可避免的。目前,这段时间中的碎片化阅读较多,很多内容放入了收藏和为知笔记,但没有有目的、刻意的回顾和体系化梳理。导致时间浪费而且人很疲惫。
- 解决:有目的性主体阅读。
if 在地铁上,then 心无旁骛培养闹中取静的阅读,冥想习惯。以完整的文章,同类型文章为主,平时零碎时间注意通过为知等工具进行搜集,避免这段时间还要频发决策读哪些内容。
2. 上班时间被动碎片。
由于工作性质,经常需要与不同部门,不同客户打交道,整块的时间是奢望,也因此,更不存在安安静静的理想完整时间段。虽然自己有事前进行当日计划的习惯,并列举每日三件重要事情。但似乎总很难完成任务,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常态,很多事务性工作增加,多线程并行,往往导致心情焦虑。
- 解决2-1:瞄准核心,任务适量。
if 9点以前,then 制定当日计划,重点描绘三件事情作为核心目标,坚决必须要完成。设定目标任务时,颗粒度不能宏观,要依据能力和历史记录,确定每项任务大约1.5h,三个番茄时间能完成。不要好高骛远,贪多求全。重要事情的标志是,最好以有明确输出文档、报告类的任务为佳,原因之一是没有输出的任务往往沦为为他人做嫁衣或者事务性协调,没有绩效产出,之二是这类任务容易产生心流体验,而且一个完整的番茄时间,基本还是能保证。
- 解决2-2:主动放权,持续培养。
if 其他同事协助或有实习生帮忙时,then 注意放权和培养,给定方向和基本方法论后,让对方自我探索进入状态。虽然将一些任务交给新人、下属或实习生,对方的工作质量和效果肯定不及亲自操刀,而且还需要费一番口舌和沟通成本。但如果总是不放心对方承担,则会导致自己过于疲累,疲于应对多方面的挑战和任务,同时对方也得不到成长和承担重要任务的机会。因此,要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并帮助他们持续改进,直至可以独立承担任务。
3. 业余时间未能养成固定习惯。
业余时间,我坚持跑步已经很多年,但近期繁重的工作让我数次中断,而写作是我寻求内心平和的重要方式,但也因为现在白天写各类偏八股的报告,材料。下班回家后一般不愿意再写作。更多情况下,由于白天需要完成各类协调和事务性工作,落下的工作材料和报告导致需要加班完成。种种主客观因素,让我的业余时间似乎也被工作驱动,追赶,没有喘息之机。
如果大脑带宽总被一些工作挤占,没有富余能力处理更为长远的事情时,人们自然而然会焦虑,只看到眼前苟且。而且,如果生活没有好的习惯牵引,缺乏固定规律,得过且过,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热情会逐渐黯淡,一切生活中的选择冥冥中会导向负面的、不如意的方向。反之,即使当自己想懈怠时,好的习惯和行为,会自动巡航带你去往。
- 解决:用固定时间和习惯,重塑生活节奏。
工作忙碌是客观所迫,经常因为项目和任务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但是,每天要划出与自己独处的1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任何工作和事务“百毒不侵"。 绝对不可侵占。早晨是唯一可行的时间。
目前我几乎都是六点左右起床,跑步2km然后吃早餐上班。在这个流程下,进一步优化。
1.五点30闹钟响铃,起床,冥想15分钟。
2.跑步2km,15分钟内解决战斗。
3.利用前天在为知、便签等工具上累积的素材,写作半个小时。主要以感谢,反省,以及行业深度思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