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对陆小曼有很大的成见,加上文学史上学到的关于她的故事,总是对她喜欢不起来,就连在这本《爱眉小扎》中,在徐志摩的故事中,我仍旧对她有着很深的成见,可能是传统的观念禁锢着我,我不理解像陆小曼这样的一个人如何能获得徐志摩的喜欢,为她可以做到抛妻弃子,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一定要与之结婚。
他们一开始本就不该相遇,他们的一场爱恋,震惊了当时的世界,一个有妇之夫,一个有夫之妇,没有人看好,再加上陆小曼的丈夫是徐志摩的朋友,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朋友妻,不可欺”,这样的关系中的两个人竟然相爱了,确实让人无法接受。
没有因就没有果,康桥的遗憾伴随着徐志摩,爱而不得的情况下,只有快速投入下一场恋爱才能尽快抽身,他遇到了陆小曼,他们有着相同的信仰,相谈甚欢,毫无疑问的陷入一场热恋,两个同样不在乎周遭世界的人对于这场爱恋都投入了百分之两百的热忱,可这并不等于没人反对,徐志摩因为林徽因已经和家里有过冲突,家里对于他自然是反对的,但远远不及陆小曼家人的反对,陆家是个大家族,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不接受不了有辱门风的事情的,尽管陆小曼一再恳求,家人都不愿意她跟王赓离婚。这段日子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一段难过的日子,徐志摩听从师长的安排,再次踏上出国的路程,在这期间,虽然应允不再联系,两人仍旧有书信往来,这些信件有的丢失,有的则被保存了下来,再次见面时,陆小曼在商议离婚的事宜,自然时不顺利的,电报徐志摩,他中止了游学,急忙赶了回来,在多方商议过后,徐家提出了三个条件:一、结婚费用自理;二、必须请梁启超证婚;三、婚后与翁姑同居破石。徐志摩全部应允。陆小曼的母亲也提了两个要求:一、要请梁启超证婚,因为梁启超在全国负有名望,又是徐志摩的老师;二、要在北京北海公园图书馆的礼堂里举行婚礼。
婚后的生活才真正是开始,陆小曼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徐志摩自然也不会差,两人向来对钱看的很淡,刚结婚还好,可在慢慢的生活中,问题会越来越多,陆小曼栖居上海,始终不愿意前往北京,徐志摩在上海待久后觉得上海是个“销金窟”不适合他,最后两人各居一方,徐志摩往返于京沪之间,为陆小曼的生活奔波。
在徐志摩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对他成见极深,他连借钱都无法张口,陆小曼的生活仍旧是“贵族小姐”的样子,他只能更加努力的赚钱,结果仍旧是入不敷出,他一再和陆小曼商量缩减用度,结果甚微。
在《小曼哭摩》中,陆小曼的感情通过日记和书信表达了出来,她对于徐志摩的感情也是极深的,就在她得知有了王赓的孩子后仍旧愿意离婚上就可以看出,虽然她舍不得孩子,但她更舍不得和徐志摩之间的这场爱恋,她瞒着王赓,瞒着徐志摩,偷偷去德国做了流产手术,这次手术结果很不好,不仅让她的身体变的糟糕,更重要的是她再也无法怀孕。
陆小曼因为身体原因染上鸦片,对于绘画和其他都放在了一边,徐志摩多次督促,结果都不尽人意,她不愿意离开上海,当她愿意去北京时,徐志摩已经永远的离开她了。
或许徐志摩的离去让她得到了成长,她重新拿起画具,认真画画,把他们之间的来信分类汇总,搜集徐志摩的作品,努力准备出《徐志摩全集》,她认为只有把徐志摩的作品真正的出版才能对得起徐志摩对她的感情,才能对得起读者对徐志摩的感情。
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感情有多深,“生离死别”再贴切不过了,只是生前没有好好陪伴,没有好好珍惜,死后抱憾终身。
徐志摩对陆小曼的感情有多深,他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到,陆小曼是他这辈子最爱的人。
徐志摩纵有千般不是,但他对陆小曼的感情却是真的,只是人的心很小,只能容纳一个人,最开始是林徽因,然后是陆小曼,对于张幼仪,他能做的只是抱歉。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婚后遇到今生挚爱,要不要离婚?”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故事刚好符合这个辩题,没有人愿意陪着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过一生,那不加生活,而是煎熬。徐志摩和陆小曼摆脱了生活的枷锁,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幸福吗?
最后引用梁启超在徐陆两人婚礼上的话来收尾: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