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初衷是塑造审美观,大美育观是将美育融入生活。美育是教育学生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美育更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具有“成人”教育的功能。
从穿衣打扮到装修、装饰无不渗透着我们的审美观念,而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审美关乎品味和修养。
我们当今的时代,是“生活美学”的时代,其实就是“审美民主化”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也就是孟子所谓的“与众乐乐”。德国当代艺术家博伊斯有句名言,叫做“人人都是艺术家”,尽管这不可能实现,但却成为一种社会诉求。人人都是生活艺术家,就是将艺术生活化的同时将生活艺术化。
美育的首要价值在于欣赏艺术美,培养人的情思与意趣。其次,美育培养了人们的审美眼光,由此可以以积极方式改造自身与世界。再次,美育有助于从“人文教育”的角度培养“批判思维”。最后,美育可以提高人们对文化多样选择的尊重与理解。
通过对各种审美内容与形式的感知、体验来洗礼学生的审美之魂,使之以审美的眼光来感受对象世界林林总总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灵魂趋向崇高、纯粹和完美的卓越境界——这就是美育的实质和目标。
美育是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指引人们追寻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目标,铲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疑惑和迷茫。美育帮助人们寻找人生理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它在调动人的高尚情怀、培育人的人格完美及启迪人的仁慈心、道德感、同情心等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个厌烦诗歌、不读小说、不看电影和戏剧的人,他的情感世界会多少有些荒芜,他的审美感受、想象力和创造力很有可能会有所削弱。
美育可以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它自身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艺术这个牵动情感的载体,人的创造力、审美直觉和想象力都可以被激发。美育使任何人都有机会通过审美活动,突破自我的局限性,扩展自我、超越自我,扩大自己的格局,扩展自己的胸襟和气象。
大力倡导美育的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指出:“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或是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是使人人要有饭吃,有衣裳穿,有房子住,他同时还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更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
人生有不足,生命不完满。“诗意地栖居”是人们的愿望,现实确实存在着各种丑恶的东西,但我们却无法逃避现实,现实仍然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美育为人的境界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如“孔颜之乐”、追求“三不朽”、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王阳明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点,所体现的都是一种超越个体有限性的崇高境界。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将整个世界与自己关联起来的宏大气度和高远格局。(18.9.13《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