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要适应社会,面对各种压力,责任,肯定有很多事情是自己不愿意做的,而我们表现出的行为就反应了对这件事的态度,当我们喜欢做某件事的时候,表现出的一定是积极的,开心的;不乐于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很痛苦,不情愿。如果我们能看到事情的两面性,不是只是盯着他给我们带来的不好的感受,而是能看到他能带给我们的好的积极的感受,那么即使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也会变得不难么艰难。
如果用一些方法,做一些转换,可能更容易帮我们达到效果,比如在做某件事不想做事的时候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可以用三个步骤:
第一步:列清单,将自己最近很不愿意做的事列举出来。
第二步:在这些事前面加上“我选择”,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理由,想一下当初做这件事的初衷,或者做好这件事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第三步:将自己的理由和我选择,联系起来,告诉自己,强化自己。
这样反复的以好的目标为导向,想着选择事情对自己的好处,可能就不会那么痛苦!
A1:
最近工作的事比较多,感觉堆起来了,但是每天有一件不得不去做而且很耗时的事,那就是辅导孩子作业,想想就觉得很痛苦,大多数时候因为她不配合,辅导的时候又想着自己还有事要做,就显得很急躁,孩子觉得很压抑,我也觉得很郁闷。昨天晚上又上演了一场龙虎斗,因为没有去幼儿园,不知道有作业,很晚了才知道还有作业要做,当然不愿意;刚好我也回的很晚还有事情,一个听说有作业不高兴,一个想到辅导作业很耗时,自己的事情又要拖很晚,就急躁了;带着情绪开始给孩子辅导,不断的催促她,但是越是这样越适得其反,最后是在不愉快的氛围和高压之下完成了。过后想想其实这样挺不好,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是可能打击了她学习的兴趣。如果当时选择做这件事的时候不抱着情绪,用一些方法,可能事情就是一个愉快的收尾。
A2:
如果运用“我选择”替代“不得不”的方法,我想以后遇到这类似的事,应该这样做:
第一步:列清单,写出我不想做的事是:不想辅导孩子做作业,一个是因为自己的事比较多觉得耽误自己的事情,一个是觉得孩子不想做,不想逼迫她。
第二步:用我选择,给自己一个理由。我选择给孩子辅导作业是因为希望她在行为习惯养成阶段有一个好的习惯,掌握一些好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就带着急躁的情绪,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我的情绪会传染给她。如果她掌握了好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以后我就可以省心多了;是为了解放以后。
第三步:当开始要做这件事情之前,就反复的告诉自己,我选择做这件事的好处,而不是想着当下不得不做这件事的痛苦。
相信长此以往,相信自己养成了这种习惯,也会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