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兴宗耶律宗真背后有怎样复杂的姻亲关系?
文 和运超
整个辽兴宗在位的二十四年里,除了萧惠外,手下大多还是其父圣宗隆绪后期所涌现出来的大臣,多数也还是比较能干。在之前的相关论述里,不少人都已经提及。
比如萧孝穆等辈,这一家多是兴宗生母太后萧耨斤的兄弟,大多是在圣宗晚年平定辽东大延琳一事有功。老大萧孝穆尤其受赏识,重熙六年(1037)就升北院枢密使,然后开始施行登记天下百姓户籍,鼓励减轻徭役。这时候的宗真已开始大肆崇佛,以怀有慈悲心自居,对此建议非常赞赏,到重熙九年,加封萧孝穆楚王。前面还提过,萧氏之女萧挞里是兴宗的皇后,所以萧孝穆还有作为兴宗岳父国丈的身份。
不久因萧惠进言伐宋,耶律宗真本有趁宋夏大战的危机趁火打劫之意,企图夺回燕京以南的一些州县,萧孝穆出于维系平稳的大局意识进行劝谏:“昔太祖南伐,终以无功。嗣圣仆唐立晋,后以重贵叛,长驱入汴,銮驭始旋,反来侵轶。自后连兵二十余年,仅得和好,南北相通。今比之曩日,虽曰富强,然勋臣宿将,往往物故。且宋人无罪,陛下不宜弃先盟约。”
兴宗也知道萧孝穆说的在理,但他确实有“捞一把”的盘算,就派出太弟重元带人马做一番姿态,然后敲了宋人一笔竹杠,为此很是得意。萧孝穆当时已有退休的念头,但兴宗却不同意。没多久病故,兴宗对他很尊敬,加大丞相,谥号贞。
老二萧孝先是圣宗之女南阳公主崔八的驸马,崔八在大延琳一事中遇难,萧孝先成功逃回来先成为上京留守,他和萧耨斤的关系尤其密切,最后成为负责圣宗宫禁安危的核心角色。同时,他为萧耨斤能够在圣宗辞世之际扭转乾坤,上位为太后发挥了最大的助力。
不仅如此,萧孝先还参与谋害萧菩萨哥,耶律宗真继位后为摆脱生母的掌握,对他颇为疏远冷落。直到耶律宗真大局在握以后,重熙六年(1037)才又任为南京留守,实际算将他调去地方任职。此后萧孝先的事迹就很少,应是郁郁不得志,没几年也故去。他这一门子嗣在兴宗和道宗年间始终比较低调,甚至要算被冷落,直到天祚时期,当其他萧氏兄弟的后人都已较为萧条之际,反而萧孝先的后人再度重新崛起,尽管这一家族伴随天祚,最终肯定是走向覆灭,但好歹成为萧氏五兄弟中支撑最久的一支。
老三萧孝诚,本身事迹并不太多,但他也是圣宗驸马,娶的是第十女三河公主十哥,论排行也是宗真的族姐。不过萧孝诚的子女却很多,有七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嫁的是兴宗的太弟耶律重元。萧孝诚的子女毫无悬念地成为兴宗至道宗年间最为错综复杂的人脉网络。
老五萧孝忠,也是圣宗和兴宗时期最重要的亲属之一。他当年很得圣宗赏识,娶是隆绪和萧耨斤亲生的越国公主耶律槊古,足见这种亲密。他在太平后期已升北府宰相。在兴宗摆脱生母后,重新任职为东京留守,他对渤海等部族留心安抚,起到缓和作用。
到重熙十二年(1043)正月,拜北院枢密使,改封楚王(原本封楚王的萧孝穆已改封齐王),夏七月就病故,比兄长萧孝穆还早几月。萧孝忠的女儿萧观音就是后来道宗洪基的第一任妻子,也是辽代最著名的两大契丹才女之一。另一个则是最后天祚帝的妃子萧瑟瑟(可论实际出身,萧瑟瑟应是属于渤海王室靺鞨族大氏后裔,只不过祖上很早被纳入契丹,到萧瑟瑟时确实已经契丹化了)。
通过以上梳理就能看出,这几个萧家的兄弟都可说在圣宗后期已经通过婚娶或任职,在各方面具备相当优势,到兴宗年间大体上依然很受礼遇,但实际都或多或少受了萧耨斤关系的一些影响。唯有老四萧孝友,反而是兴宗年间最得重用的一个。
萧孝友在兴宗继位之初没有受到冷落,在重熙元年(1031)就任职西北路招讨使兼兰陵郡王。看起来像是被调去偏远地方,实际他在圣宗后期,大约二十多岁时都没有出任过重要的职务,仅仅是一些虚的将军头衔。所以他是宗真继位后,才正式得到大力提携,然后就是重熙八年搭档萧惠出征西夏。
当萧惠遭到败绩后,萧孝友仍然继续安抚西北诸部。直到重熙十二年两个兄弟过世,萧孝友升任南院枢密使加中书令,地位陡增。重熙十八年再次搭档萧惠失利,耶律宗真对他确实很气愤,据说有过想加罪诛杀的念头。
因太后萧耨斤出面营救,当时已经仅剩这个兄弟,兴宗最后将其赦免,继续留用,调任东京留守,后改上京留守。道宗洪基继位后再任东京留守,加尚父衔。最后萧孝友与儿子萧胡睹参加了太叔重元和儿子耶律涅鲁古意图争位一事,萧孝友被牵连处死,终年七十二岁。
萧耨斤家族子女和契丹皇室子弟的联姻非常密切,因此成了兴宗和道宗两代人事关系的一条核心主线,甚至直通最后的天祚时期。很多朝堂内外的大事,其实都紧密围绕他们沾亲带故的人发生,弄清其中恩怨纠葛,也就基本弄清辽代后期一些重要事情来龙去脉的本质。
在这样一批姻亲贵人之外,兴宗其实也提拔了一些其他人才,像耶律韩八、耶律唐古等,包括当初参加谋害萧菩萨哥的都点检耶律喜孙,他们本来要算见风使舵的一类角色,但耶律宗真也感念拥戴之功,貌似并不计较当初为了上位有一些负面作用。
像耶律韩八,在圣宗太平年间就以善于审理案件著称,颇得隆绪的器重,说来能力还是有的。兴宗重熙六年起出任北院大王,史书还特别强调他崇尚宽仁。倒不是什么都不计较那种毫无原则的“躺平”风格,反而他的确爱惜百姓,苛刻自己,据说死后家中身无长物,连下葬用具都是兴宗所赠,对他的表现很欣赏,所以很是敬重。
耶律唐古更是前于越耶律屋质庶出的幼子,圣宗统和二十四年被推举出仕,任西南面巡检,后兼唐古部详稳,基本一直在防御西南的西夏。但他于重熙初年改任西北的镇州可敦城,也是为了安抚边疆部落势力,没过几年身故,年七十八岁。
但兴宗真正发掘出来最得力的人才要算耶律仁先,即契丹中后期最著名的一个于越。仁先和宗真的年纪相仿,仅小三四岁。史书称其父耶律瑰引(汉名嗣忠,也有说思忠)和宗真就是旧友,其说可能有一些水分,以仁先和宗真的年纪对比,仁先的父亲和宗真按说当有颇大的年龄差,两人的真实关系究竟如何实在难以估计。
而且耶律瑰引可能过世较早,甚至兴宗也没有加官和追封的表示。虽然史书记载他曾经担任南府宰相,但可信度也存疑,也许没多久就过世。后来是经其幼子耶律义先提醒宗真,这才给瑰引追封燕王,所以此人当时并没有多少靠谱的事迹。
为此笔者推测,可能瑰引就属于宗真身边的侍奉者,往好里说就是属于东宫亲信一类,史书称“刺血友”,颇有曾经歃血结拜之意。因为契丹向来对年龄差辈分差,颇有不如想象的重视或严谨之意,所以这种早年的兄弟哥们情感大概是有的,但未必后来就真有实际的本领,导致瑰引的确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事迹。假如此人有实在的本领和事迹,以他几个儿子后来拥有的地位,就算辽史的资料再稀少,也很难对此人有这样夸张的遗漏。
像耶律仁先,实际后来还有家族墓志流传,且是契丹文和汉文双语文字,该墓志的契丹小字有5000余,留存有4500余,是目前能见篇幅最长的契丹文史料,显得异常珍贵。汉文墓志则有1400字左右,据两篇墓志的研究结论,是各自独立的文章。
在墓志中,首要的就是追述了一番他们的家族先祖,揭示其远祖为耶律释鲁,偏偏对其父瑰引同样的事迹寥寥,无非就是耶律宗真后来追封燕王一事。足见瑰引与兴宗的身份亲近肯定属实,可才能事迹的表现实在平淡无奇,与几个儿子相比差距太大。
耶律仁先一共有四兄弟,全都是兴宗提携起来。尤其仁先、义先和小兄弟信先还属于和宗真极为亲密之人。不过这里其实有一个疑惑,仁先和义先究竟谁才是兄长尚有一些令人费解之处。
按史料记载都称仁先是兄,义先的传记也一来就称是于越仁先之弟,这与出土的耶律仁先墓志也能得到印证。再加上他们兄弟五人显然是以“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标准来排名,说来确定仁先理应是兄长,当无太大的问题。可若以两人卒年所记的年岁推算,仁先和义先的享年却又有明显矛盾,可能在记载时间方面存在一些错漏。
因史书明确记载耶律义先死于重熙二十一年(1052),指卒年是四十二岁。而仁先的卒年记载也很清楚,是死于道宗咸雍八年(1072),享年六十,而且也有墓志为证,这么一对比,明显就能判断其实是义先要年长约两岁。所以目前只能认为史书记义先的年纪方面可能存在有误。
史称耶律仁先身材魁梧,相貌俊秀,仪表非凡。他一开始是跟着宗真的御帐侍卫出身,重熙三年后升宿值将军,升殿前副点检,后任北面林牙。如此表明他的智谋才华也不差,属于能文能武的人才。仁先所娶是萧孝穆之女燕哥,而前面多次提及,燕哥的姐姐挞里就是兴宗皇后,也就是说仁先和宗真是连襟,所以极为亲密。
重熙十一年(1042),仁先升任北院枢密副使,与刘六符出使向宋讨要燕南州县,坚持岁币文书用“贡”字,遭宋方拒绝。但耶律仁先最终讨来增加岁币,还是让兴宗感到满意,担任同南京留守,支持兴宗征讨西夏,起初负责坐镇后方。
重熙十六年(1047),仁先升北院大王。两年后兴宗再讨西夏,仁先与太弟重元担任前锋。而萧惠在黄河南线作战失利,兴宗还想继续再战,仁先以形势大局及时谏阻。后来耶律仁先担任北院枢密使,升东京留守。女真开始不停掠夺,仁先以开挖山地沟通道路以遏制女真,边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因功受封吴王。
在道宗洪基继位后,耶律仁先更是威望卓著,靠平定太叔重元保护了道宗洪基,立下盖世功勋。
在重元一事之前,耶律仁先凭借赫赫声威,加上属于萧挞里的姻亲关系,已经遭到很多人针对,最突出就是重元的儿子耶律涅鲁古和萧孝友的儿子萧胡睹,一度调开仁先去南京做兵马副元帅兼太尉,但多少有“明升暗降”之意,还是给了仁先诸多职务“便宜”,不能令他们满意,希望调他去偏远的西北任招讨使。这时候,洪基的亲信耶律乙辛一度提醒,没有真的调他去西北。
随后,重元父子等人在清宁九年(1063)意图取代洪基,全靠耶律仁先依靠威望和智略,仅凭跟随洪基身边的侍卫人马,冲破重元等人的队伍,并有手下射中耶律涅鲁古(史书记载一个是渤海侍卫阿,一个是护卫苏,此人族别身份则不大清楚)。仁先的威望神勇令军士纷纷投降,太叔重元也负伤逃走。耶律仁先知道对方人马众多,一时不会轻易认输,当时仅招来五院部萧塔剌引军前来护卫,但这路人马不算很多。
耶律重元尚有奚人为主的人马两千多人继续攻打洪基的行营。耶律仁先列好阵营,一举击破重元人马,追杀二十多里,重元最终感到无望而自尽。于是耶律仁先被洪基尊为尚父(仁先仅比宗真小三四岁,洪基小仁先近二十岁,墓志铭便题有尚父字样视为荣誉),封宋王。两年后加于越,升北院枢密使,改辽王。此时乙辛已成为洪基心腹和举足轻重的新贵,每每对朝局进言干扰。仁先毕竟深受洪基尊敬,还替大辽平定西北的阻卜部落,咸雍八年(1072)去世,年六十岁。
仁先的儿子耶律挞不也,后来因乙辛设计太子耶律浚一事也连带遭陷害,没过几年也死了。这个挞不也应该是仁先的次子,长子可能是早年亡故,没有丝毫事迹流传。
耶律义先和仁先一样,号称相貌堂堂,风姿俊美。一开始,义先是御帐祗候郎君,后升班详稳(也是虚职将军)。在重熙十三年第一次征讨西夏时,耶律义先颇有战绩,升南院宣徽使。重熙十六年为殿前都点检,讨伐一些地方部落有功,很快改南京统军使,封武昌郡王。他在南京一带有照顾贫困百姓的仁义举措,很得汉地百姓赞扬。重熙二十一年(1052)拜惕隐,加封富春王,当年就病故,年四十二。
老三耶律礼先的事迹很少,只在仁先的墓志铭提过与智先一起平息过一次动荡,官职是金州团练使。而老四耶律智先的事迹也主要在墓志中,记他生于圣宗太平三年(1023),比仁先、义先小十一二岁。
智先除了墓志记载平定一个叫范则的匪徒外,并没有其他参与重要活动的事迹。他的职务也就是果州防御使,似乎这一生是平平无奇。可实际上智先却是几兄弟中活得最长的,要到道宗洪基的大安十年(1094)才病故,享年七十二岁。
耶律智先除了享寿较长外,真正值得一提的是其他方面蛮有意思。比如墓志提到他也相貌“不凡”,据说是“重瞳子”,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双瞳。但凡史书上记录生有重瞳的人,那一定是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角色,比如虞舜、晋文公重耳、霸王项羽、南唐后主李煜,甚至后来明末清初的大文豪学者顾炎武。假如不是出土墓志记载,显然谁也不会知道这个契丹人耶律智先会是生有双瞳之人。
在外表相貌之外,耶律智先更传奇的是一生四次结婚,甚至有学者还认为是五婚,着实让人瞠目结舌。据《耶律智先墓志》记载,“先典迪氏胡睹夫人。续婚生子阿撒里。早卒。次娶口口大五萧兄女乙你割娘子。早世。又娶术里者宰相女丑女哥。亦早世。后娶高九大王女挞不也娘子。”据说他第一次结婚的胡睹夫人还是其兄礼先的遗孀,应该是兴宗在位后期。第二个夫人萧女乙你割的身份有些不清楚,似乎也去世较早。
之后再娶的萧丑女哥同样不寻常,她的父亲“术里者”宰相,一般写作萧术哲,汉名萧知微,后封梁王。他是兴宗之母萧耨斤侄儿,其父是萧耨斤的三哥萧孝诚,即前面提及子女最多的那一位。
之前还提过,萧孝穆的女儿燕哥嫁的耶律仁先。而萧术哲所娶恰恰是仁先的妹妹涅睦衮,他们有一个女儿萧骨浴后嫁给道宗洪基的太子耶律浚,萧骨浴还生下未来的天祚帝延禧,只不过萧骨浴被选为太子妃时,萧术哲已经身故(咸雍五年正月,1069,年五十一)。足见当时大辽高层亲贵之间极其复杂的姻亲关系,也就是说,萧孝穆之女是兴宗皇后,萧孝忠之女萧观音是道宗洪基的皇后,而萧孝诚的孙女则是道宗太子耶律浚的妃子。
虽然很不幸,萧术哲这个女儿嫁智先没有多久身故,最后再娶的萧挞不也,墓志指为高九大王之女,高九其实也就是萧术哲之父萧孝诚。换句话说,萧术哲的女儿过世了,最后智先反而娶了其妹妹。只是萧挞不也同样属于再婚,不过还是为智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阿信,一个佛顶。
这个佛顶既然是智先最后的幼子,推断约是五十多岁所生。佛顶长大后很有才学,也颇有一些军事才能,后在天祚时期的辽末一度还有所表现。在西域建立西辽的耶律大石比佛顶的年纪要小,所以推算佛顶大约是公元1075年后的几年里所生。
小兄弟耶律信先比智先应该小两三岁或三四岁,史书称他自幼长于宗真的御帐。重熙十三、十四年,辽军第一次征讨西夏期间,信先大约十七八岁,尚还是知殿前点检司事,位列祗候郎君班详稳。他似乎不像大哥二哥那么有武勇和韬略。当时仁先、义先都在出使宋朝和征讨西夏立下大功,信先则是趁机为父亲瑰引讨得追封。
史书虽提及信先善骑射,恐怕只是一般惯例的美化。兴宗和他的关系非常密切,当然很想提携信先建功立业。于是重熙十八年(1049)第二次征讨西夏,将信先交给萧惠和兄长耶律仁先一起参加行动,结果表现不佳,受到指责。过后似乎被降职,此后再没有什么事迹。到道宗洪基继位,耶律信先只是普通的南面林牙,没多久病故,按说年纪也顶多四十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