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对于艺术家来说,或许并不是那么不可触摸”
《至爱梵高》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件串联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之间的秘密,内容虽然并不丰富,但稍微了解梵高的人应该也看得懂,梵高一生都比较凄苦悲凉,为世人所不理解。
影片全程是动态油画,全片基调悲伤,看完梵高不被理解的一生,只是感慨他的可伶和无助,如果梵高生活在这个全新的21世纪他会被理解吗?
工作上碌碌无为、生活上也不检点,思想上更是不被人理解的疯子。辞去赖以生存的工作后,梵高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弟弟接济;与有孕之人厮混、精彩流连于妓女之中;为人内向沉闷,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也不善言辞……即便是站在当下人社会梵高这样的人也是不被理解的。
想起《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抛弃幸福美满的家庭而醉心于自己的绘画之中。原本有着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有着美丽又善解人意的妻子和一双聪明可爱的儿女,然而主人公决定追求绘画的时候他抛弃了那些人人羡慕的生活,从此过着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生活。
思特里克兰德和梵高一样,他们都将自己的人生完完整整的献于绘画、献于他们所钟爱的艺术、献于他们的信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都没有见到自己功成名就,但或许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吧,生命的宽度已远远超越了长度。
其实,他们也是悲哀的,我不批判世人的愚昧和庸俗,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鄙视梵高和克兰德的俗人。坦白讲,如果梵高生在我们身边,即使我们能保证不去捉弄他,但我们能保证自己就是理解他的吗?他们的所作所为哪一点能被人称颂呢?
少有人会去见证一个人用一生来热爱和践行自己的信仰!那太长了,我们等不及,我们只需要知道新闻上那些伟人的成功就可以了,我们只需要知道他们的奋斗史就行,我们只需要感慨一下就好。事实上,我们不在乎那段过程有多不容易,听完他们的过往我们还是一样埋头看着自己的六便士继续生活,好像一切从未发生。
能不能,名垂青史时在当下也同样受万人敬仰?怪才可以被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偏执的艺术家可以不难么凄惨?有时候我想是不是可以容纳真正艺术家的时代才能算得上是最好的时代,但似乎艺术家总是带点偏执与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