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人生应该以什么为重?
以啥为重都行,就是不能把自己钉死在某种偏执的价值观上,然后成为悲催 的祭品,被世人讴歌赞颂。
别人的看法也罢,世俗的眼光也罢,都无法阻止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其他人经验的确可以参考,但未必就适合你。关键在于摸索,尝试,最终成为你自己。
每个女性的资质不同,起点不同,最终的出路也必然不同,不是你想选就可以选的。这天下没有应该不应该,你想为自己的梦想和未来而拼搏,也得看自身的条件。你打算结婚生子,一时半会也未必遇到合适的男子。
最怕明明是条藤蔓,却做着女强人的梦,明明天生一双大脚,却偏生想裹出个三寸金莲。除了事业和结婚生子,天下的道路千万条。
把人生限制在事业与家庭这两条路上,本身就是一种局限。换句话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吧?归根结底在于: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力拔山河的女汉子:可以学钟无艳当一国之后
钟离春出自山东无盐邑,到了40岁别人都当上奶奶了,她还没有嫁出去。为啥?因为她丑,丑成啥样?历史上四大丑女,她能名列第二。
但钟离春自己并不着急,而且立志说:要么不嫁,要嫁就得嫁王侯将相一般的人物。大家背后笑歪了嘴,因为他们不知道钟离春真正的才华。
钟离春白天采桑,怕耽误工夫,就打造了一把一百多斤的桑钩,一边做活一边把玩,就当练功。晚上,她还挑灯夜读,将各家兵法书籍背的滚瓜烂熟。
天生爱好这个,没办法。后来,她当上了齐国的王后,勤勉辅政,让齐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的佼佼者。
其实,历朝历代都不乏这种有能力、有专长的女子。现代社会对这种女性还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女强人”。说明啥?人家就是那块材料啊。
育儿典范、贤母标杆:可以学孟母和岳母
孟子早年丧父,孟母成了单亲妈妈,但她非常厉害,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位圣贤。
据传,因为给父亲守丧,母子二人居住在墓地附近。过了一段时间后,孟母就发现,哎呀不得了,自家孩子跟着其他孩子一起游戏,模仿出殡办丧事。于是孟母搬家到了集市附近。过了一段时间,孟子又开始跟小朋友玩商人做生意的游戏。
这回孟母就明白了: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于是,孟母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然后,孟子开始学习读书识字,最后成了圣贤。后人称赞:孟母眼光独到,考虑深远。
而岳母更狠,为了让儿子记住保家卫国的理念,拿着自己的绣花针,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刺在孩子 的背上。
这两个女人的才华,在于育儿,当得起“中华贤母”的称号。
一奔成名:卓文君的眼光见识压过才华留名青史
卓文君出身富豪家庭,不但貌美如花,而且颇有才华。但卓文君婚姻坎坷,出嫁不久守了寡,不得已回了娘家。
事有凑巧,大才子司马相如到她家参加宴会,于座上弹琴,一曲《凤求凰》让卓文君暗自心动。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卓文君立刻写了小纸条向司马相如表达心意。因为司马相如实在穷,家世贫寒,根本娶不起卓文君。而且卓文君也知道自家爹爹嫌贫爱富,于是干脆就跟司马相如私奔了。
一奔成名的还有个红拂女。她自幼在杨素府长大,因为时常执红拂立于杨素身旁,因而被称为“红拂女”。
李靖文武双全,去长安求报国之路,投身杨素门下。当李靖与杨素谈论安邦定国之策时,红拂恰好在旁边,听得十分入迷。她也是大胆,派人跟踪李靖,得知他的住处后,自己深夜前往。然后,红拂女主动表白,愿意随他闯荡天下。
总结:
举这几个例子是说明一个观点,喜欢干啥就去干啥,是啥材料就做啥事。打算拼搏事业的,不见得就能成为董卿和吴士宏,想做绿茶的千千万万,拼出来的不过一个邓文迪。愿意在家相夫教子,有几个娃成了孟子?
世俗之见,听听就好,不可当真。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那是因为他没有才华,怕女子有了才华掩盖了他的光芒。认为结婚生娃乃是女人“天职”的人,这辈子除了结婚生娃,其实也没见识过其他。因为除了结婚生娃这件事,这种人能够插得上嘴之外,其他一窍不通罢了。
不是让你去火星殖民,也不是让你去月球造火箭,成为你本该成为的样子就够了。若真是像孟母岳母那样的材料,不妨做个贤妻良母。若跟默克尔撒切尔一样有安邦定国之志,不妨进军仕途。
这世间的女子,有将军也有乞丐,有丑得像钟离春那样的,也有美成妲己妹喜那样的。但把人生的出路缩减成家庭和事业的两难选择,那是你自己的局限。
所谓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想干啥尽管去好了。因为,人生并非选择题。
关注@王小喵读书,你的支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