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既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升华,更是对未来征程的战略擘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风险挑战与战略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这份纲领性文件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奋进的方向。
全会对“十四五”时期的成就总结振奋人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迎难而上,经受住世纪疫情等重大考验,推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让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得到充分彰显,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持续释放,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五”时期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其战略定位尤为重要。全会明确的“六个坚持”原则,从党的领导到人民至上,从高质量发展到统筹安全,构成了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其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部署,精准把握了发展的核心要义——无论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始终围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一核心目标展开 。特别是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部署,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彰显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战略智慧。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会部署的重要任务,更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之举。全会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既立足我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又着眼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实践已经证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达86.4%,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而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则让中国发展与世界共赢。这种“内外兼修”的布局,正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策略。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全会强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需要每一个社会主体的积极参与。从企业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到地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再到个人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唯有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才能将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正如郑永年所言,中国这艘大船开稳了,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而“开稳船”的底气,就来自于每个人的奋斗身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为我们注入了必胜信心。只要我们深刻领悟全会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历史主动精神应对风险挑战,以实干担当落实各项部署,就一定能在“十五五”时期续写发展奇迹,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根基,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