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家校合作的责任和边界》(3月19日第4版)和《家校合作不是少数人的游戏》(3月15日第9版)两篇关于家校合作的文章。读完过后,让我对家校合作有了更多地了解和认识,相信家校合作将会越来越密切的。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非常重视家校合作。不论是出于工作需要,还是给学生情感成长的需要,我都会和经家长们保持高频沟通。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会以“加强家校合作,共促子女成长”为主题开展交流。
但在我们的沟通中,以及我与学生的沟通反馈中,我强烈感受到,我们的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上存在两个较大的问题,一个是在与孩子沟通的语言上表现为暴力沟通。二是思想意识上不愿意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或者说改变很少。
我和学生的交流中常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表述:
学生:我特别反感的是,我父母拿别人家的谁谁跟我比较。
学生:他们总是觉得我应该要怎么怎么做。
学生:我爸爸总是带有威胁性,如果我在学校谈恋爱,回去就要揍我。
学生:我爸妈根本不知道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
学生:我爸妈总认为我学习不好,说我贪玩,态度不端正。
学生:我爸妈总认为我没出息,考到这里来,给他们丢面子。
学生:我妈再婚后,就不管我了。
学生:我爸离婚后,就把我扔给我爷爷奶奶了,从不关心我的学习成绩。
学生:我妈太忙了,忙的没时间管我,还美其名曰给我自由。
学生:我妈总说我不懂事。
……
在我和家长的沟通中,常常听到的是这样的表述:
家长:对她真是力不从心,好累,她太会骗了。
家长:你说都这么大了,一点都不懂事。读书好像是为我读的一样。
家长:有时候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真不想给她读了,不想管她了。
家长:屡教不改,贪玩,根本就不搞学习。
家长:根本不能理解我们在外面的苦,学费这么贵,还不好好搞。
家长:我每次都跟他说要读书,不读书就没有出路,就是不听。
家长:我也没办法,都这么大了,一点都不自觉。我还有小宝,也没时间管他了。
家长:真是伤脑,也很茫然,怎么养了这样不求上进的孩子。没理想,没追求。
家长:……
在我听到学生这些话后,我对学生流露出来的悲伤和痛楚是深感怜悯和同情的,给予我能给的情感安慰。其实,他们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幼小的心灵也承受了太多太多的心理和精神的打击和痛苦的。
而作为家长,他们在我面前谈的也都是实际情况,诉说的也都是自己内心的真情告白。但在我看来,家长表达的话语以及表达的方式带有很强烈的负面影响。
每个人都致力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不对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视而不见。正是这样的视而不见,加深了彼此的疏远和伤害。使双方都难以体会到彼此心中的爱。
更可怕的是,多数家长使用的语言倾向于判断(根本不搞学习)、比较(那别人家的孩子跟我比较)、命令(在学校谈恋爱,回去就揍)和指责(学费这么贵,还不好好搞),而不是鼓励和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许多人都相信,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我也曾以为,作为父亲,我的职责就是管教孩子。可是,我发现,即便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们的期待那样去生活、去改变。盛气凌人也无济于事。是的,我们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他们迟早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的。
或许,家长们很无奈,因为忙于生活,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和真实感受,并且,源于传统的家长权威的影响,习惯了命令和指责,还没有观察就提出定性结论,还没有了解就给以评判,还没有感受就妄加臆断,是的彼此隔阂越来远大。
我们的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多观察,多感受孩子内心的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客观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感受。
再者,我们的家长似乎不太愿意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当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正视自己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所处的层次也会直接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影响。有这样的一张图。
在普通的家庭教育当中,很多父母以为付出金钱付出时间就足够了,在金字塔的低端来回徘徊不前。
往金字塔上方移动不容易,需要摆脱以往的传统教育方式,而且需要形成习惯,同时也需要时间。
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应该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层次的。
不要认为学习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如果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多学点知识怎么教育孩子?很多父母做不到第三层次上,就是因为没有把孩子的事完全当做自己的事,孩子学好就夸奖几句,学不好就骂孩子笨、不学好。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感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