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很多出版界老师的讲座,受益颇多,想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指正。
目前,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国际疫情依然不容乐观。图书市场,受疫情影响可以说是十分严重:
由于图书并不是刚需产品(当然童书和教育类书籍还是优先级),快递运输业是中断的。我们可以看到,对图书的出版印刷,营销发行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就教育图书来说,受疫情影响,错过3-4月的开学时间,导致销售渠道受阻。
实体书店关门是必然的;国际上的大型书展,伦敦书展,美国书展,纷纷宣布取消或者延迟;人们阅读的图书类型势必发生改变。
人家都说图书榜单侧面可以反映出当下的大众心理,我有看过当当网2019年的年度畅销书榜。除了一直热门的童书以及和影视作品相关的文学,排名第一的是《人间失格》,排名第三的是《活着》…现在的人们怎么了?都思考这么沉重的话题吗…
这次疫情结束后,人们可能会把目光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全球的学者都会反思,总结我们过去的发展道路,未来应该如何发展,不过这不仅仅是现在,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尽管纸质书有自身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数字化阅读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媒介依存症越来越严重,大家已经离不开手机。看电子书的话,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你想在哪看就在哪看,我手机上也有着不少电子书软件…睡觉前可以翻两页,助眠效果上佳。
“眼球经济”盛行,短、薄、精的书籍成为阅读趋势。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有完整的看过一本书了。互联网的推动下,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就算你不刻意地去看某一个新闻,你的各种软件也会通过后台推送,“强迫”你注意到这个新闻。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推荐技术的盛行,每个软件都很合你的心意,抖音每次刷到停不下来,淘宝猜你喜欢每次都能精准地推出你感兴趣的产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离开手机,偶尔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就算拿起书,也会偶尔看看会有没有什么消息提示。可能唯有短小精悍的文章才能挤进你碎片化的时间里。
刚才也提过了,未来人们可能会看非虚构类、人与动物、历史、反映现实的书籍。现在就业困难,很多小企业都陷入困境。生存,成为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难题。鸡汤类,成功学的文章可能也会引起关注。这可能算得上算是当下人们的自我救赎,在书籍里寻求安慰。
可能不仅是图书,很多行业都受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是在疫情下,线上模式大放异彩。各种企业纷纷加大线上开发的力度,直播卖货、云会议等等,这是一种探索与实践,也是必须做出的选择。近期,看到北京的书店推出“图书外卖”。翻了翻评论,基本上是都是肯定的声音。看来,还是喜欢纸质书的更多一些,大家都谈到了“情怀”。
可能是尽管数字化阅读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人们也越来越享受纸质书的质感和设计,捧在手心里的体验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阿那亚的孤独图书馆,暑假我还和朋友去过。那里的沙滩很软,风里满满都是海的味道。
有一座图书馆,面朝大海。你点一杯咖啡,摸着纸张的磨砂感,阳光刚好透进玻璃,你抬眼看看天。我相信这和你捧着一个kindle的感觉肯定不一样。
喜欢最重要。
希望有机会,能与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