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运动则一心在运动上,吃饭则一心在吃饭上,忌讳做着这一件想着那一件,可能哪一件都做不好——这些是我近来常跟儿子提的话。可先生却说,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真有道理啊!否则孩子打游戏是一心在打游戏上,如果不约束的话,“王者荣耀”这一类的游戏可以让孩子的心思一天都在打游戏上吧。所以,要念念存天理,专一在天理上,方是“活在当下”的本意。只要念念存天理,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吧。
先生责备孟源的毛病,其实是不破不立的意思吧。但是,我们的很多毛病像是固着在灵魂深处,甚至是累生累世积下来的。除非立志,下功夫,以圣人为师,狠狠地“格”自己,“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树”。
《管理学》有一派权变理论,认为管理、领导的方式要随环境、人事而变,而非依据固定的方法、程序。所以,领导是一门艺术,洞察时事,如抽丝剥茧,并从容以对。所以,中国古人修身修心,立己达人。至如圣人,圣人之心如明镜,即能随感而应,允执厥中,不偏不倚。
下一段,讲“事上磨”的道理。
这正是体现儒家入世之功的地方。静养、入定固难,难的是“静亦定,动亦定”。经常有这种情况,无事时心静,平和,一旦遇到一些事情、一些人,心浮气躁还是好的,很多时候,脾气就跟点燃的爆竹一样,压都压不住。“事上磨”,这个“磨”字用得真好!
再往下,先生又讲到惟精惟一了,惟一是惟精的主意,惟精是惟一的功夫。二者又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先生拿“米”来做比喻,米纯然洁白这个想要的结果就是惟一,使米变白的筛检簸则是惟精的功夫。所以,惟一是想要的结果(天理所在),而惟精是取得结果的功夫——圣人立言都特别会用比喻,这样一来,好像比昨天理解得多了一些。
先生又说:为学需从本源上用力,正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要到达那个本源,还需在“心”上用劲,存天理去人欲,拂去尘土,找到光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