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应该在职场上遇过工作难题或者说瓶颈;让自己埋头苦思了三天三夜,却还是没有任何解决方案的经历。
这个时候的你会面临两种选择:
第一:选择继续对问题进行死磕,想清楚后再行动
第二:直接选择一个可行动的任务,先行动后再来想清楚
在职场上,我把选择前者的员工称为X型员工;把选择后者的员工称为Y型员工。
为什么会区分成X型员工和Y型员工呢?
因为在面对这一个问题的时候,双方所运用的思考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X型员工使用的是一般的思考方式,希望得到的是一个「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这导致了这一类的员工会把重心都放在「信息的收集」上,必须收集到自己认为足够的信息之后才会愿意开始行动。
Y型员工则是运用「假设性」的思考方式,这一类的思考方式会把重点都放在「任务的执行」上,先假设出一个目标,然后在根据行动中收集到的反馈信息来验证自己的目标;认为「逐步到位」的解决方案才是最为实际的。
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当我们面临这一类难题的时候;同时也都会面临着成为X型员工和Y型员工的选择。
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成为X型员工。
X型员工…一般的思考方式
本期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选择成为一位运用「假设性」思考方式的Y型员工 ?
在谈「假设性」的思考方式之前,想让大家重温一下思考的本质;
我们日常中所熟悉的思考活动,本质上就是在一个在「处理信息」的过程;而随着「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比例的不同;思考的活动也会发生变化:
举一个例子:
这里有两个场景:
第一种场景:你的家里有着一堆的玩具,在每一次在玩耍了之后,妈妈都会让你把这一些玩具分别装进不同的箱子里。比方说:毛绒的玩具装进一个箱子里,塑料的玩具装进另一个箱子里。
而第二种场景:今天出门的时候不小心把钥匙给搞丢了,你很着急的想要尽快的找回钥匙;这时候的你就会开始思考,刚刚去过的地方有哪些,而在那一些去过的地方中,又可能把钥匙放在哪一些地方。
简单来说:第一个场景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分类」;而第二种场景所进行的思考活动则是「推理」;本质上这两个思考活动都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信息量」的充足度上。
在第一个场景里:呈现在眼前的「已知信息量」是相当高的;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就只有根据这一些「已知信息」的「事物属性」来进行分类。
但在第二个场景里的时候;呈现在眼前的「未知信息量」则相对而言会偏高;思考的活动同时也产生了变化,变成需要从手头上掌握的「已知信息」来推导出那一些「未知信息」的内容。
比方说:在第二个场景里,我们掌握的「已知信息」是刚刚去过的地方,而钥匙的位置则是属于「未知信息」;那么想要找出「钥匙的位置」就需要从刚去过的地方下手;从「已知信息」中去推导出「未知信息」的内容。
而「假设性」的思考活动,则是会出现在比第二个场景的「已知信息」还要少的情况下。
比方说:
迷宫就是一个十分能够代表「假设性」思考活动的游戏;因为玩过迷宫的人都知道,我们能掌握的「已知信息」是非常的稀少;或许也就是一些之前走过的地方。而很明显的;那一些我们掌握的「已知信息」根本就不能够让我们推导出那一个「未知信息」的内容。
这时候通过「假设出」一个不存在的信息来推导出「未知信息」的内容就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破解迷宫游戏的手段。
「假设出」不存在的信息来推导出「未知信息」的内容
回到了刚刚的问题上;为什么我会支持运用「假设性」思考方式的Y型员工;因为当某一个任务里的「已知信息」已经不足以让我们推断出「未知信息」的时候;还在坚持用整理玩具的思维来破解迷宫的X型员工,注定是一个杯具的结果。
说了这么多:
该如何的培养出一个「假设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呢?
参考一下我们是如何「破解迷宫」游戏的,一共只有三个简单的步骤
第一:设定假设;先假设出一个方向然后前行
第二:验证假设:判断出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
第三:快速调整:得到反馈后调整的自己方向
先说第一步:设定假设
设定出一个假设相信是一个大家都会的事情;但如何设定出一个好的假设,才是我们需要在乎的重点。
在「破解迷宫」游戏的时候,一些高端的玩家从来都不是纯碎的拍脑袋去「猜」,随便的找一个方向就前进;而是会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找出最有可能的那一条路。
同样的在职场上,假设性思考也不是说在拿到任务之后,就直接的按照第一直觉设定假设;也同样需要经过「适当的」收集信息的环节,再在判断出最有可能性的「假设」。
而这里有一点是需要补充的:在这一个信息的收集上必须有一个「度」;不然的话就会有点本末倒置。
举一个我的表弟的例子:
这一位表弟最近才开始自己的生意,是经营一个饮食业的小摊口;而他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贩卖什么样的食物。
如果是以一般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就需要的收集到完整的信息才能开始行动;但做过调研工作的人都知道,调查出「用户」准确的饮食喜好是一个过于庞大的工作量;需要付出的时间量是庞大的。
在这里再补充一点:为什么需要推导出「未知信息」的内容;那是因为「未知信息」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会导致行动和目的产生偏差,甚至导致失败;因此收集信息的工作其实就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
而回归正体;最终这一位表弟在询问了业界里一些前辈们的意见之后,做出了一个假设:
「如果选择贩卖烤串的话,那么每一个月都能带来20k的净利润」
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假设都需要包含两个部分:
第一:如果这么的话
第二: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因为这是为了方面下一阶段的工作;也就是
第二步:验证假设
这里的「验证」;其实就是从「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获取反馈信息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判断出之前设定的假设正确与否。
在迷宫的游戏中,我们「验证假设」的方式就只是单纯的看自己有没有走进死胡同里;或者是有没有走回了自己之前走过的地方,类似迷路的情况。
但在职场上,验证假设的方式会比迷宫里的验证方式更为的复杂;因为这时候不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死胡同」来提示此路不通;甚至在陷入死循环的时候,也不会立即的被察觉到。
因此在职场上,「验证假设」的时候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来验证假设;具体的时间可以根据情况来随意安排;一个星期还是一个月都没问题。
第二:「记录」那一些已经验证过的「错误假设」;就跟玩迷宫的时候一样,要对已经走过的路线进行标记;这样的话就不会走回原来的错误道路了
继续说我表弟的例子:
刚刚他的假设是「如果选择贩卖烤串的话,那么每一个月都能带来20k净利润」;那么在3个月后,他就能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来知道他的这一个假设成不成立。
因为得到的数据显示;净利润完全是负数的。
这时候就会去到第三步:
快速调整
当手中有了真实的反馈情况的时候;要做到的事情当然就是调整之前做出的假设。
而这也跟迷宫中的情况是一样;当我们遇到了「死胡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立马的换一条新的道路,不然的话就会「撞墙」。同样的在职场上,当得到了真实的反馈情况之后,尤其是知道自己的假设是错误的时候,就必须调整自己之前的假设;不然的话就会在错误的地方投入资源,血本无归。
继续看我表弟的例子:
当他知道「烤串」这一种食物是不能符合当前的消费者喜好的时候;如果还接着贩卖的话会导致持续亏损;这时候要做的就是改变策略。
回到了第一个步骤,接着验证第二个最有可能性的假设;就这样逐步的朝自己最终目的前进。
假设性思考方式的三个步骤
最后来一个总结:
思考其实就是一个对信息进行补偿的活动;不论是一般的思考方式还是假设性的思考方式;本质上都是为了推导出「未知信息」的内容,只是双方所运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是通过收集资料来补偿「未知信息」;而后者则是通过想像出「不存在的信息」来验证「未知信息」的内容。
在「已知信息」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毫无疑问的假设性思考方式会比起一般的思考方式来得更为的快速,和有效率。
假设性的思考方式其实就跟破解迷宫一样;一共有三个步骤,分别是:
第一:设定假设
第二:验证假设
第三:快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