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做为专业教育实施的依据和载体,在专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从课程理论上看,不同的专业教育课程内容可以用不同类型的课程形式去体现。一般而言,课程类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综合课程和实践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类型。而在我国的高校中,一般又将专业教育的课程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因此,中等技工学校中的课程,其构成也不外乎这些范畴,甚至于更简单:既中等技术学校的课程只包括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部分。在此,我们主要讨论其专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由于在中等技工学校中,专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就业服务;二是为升学服务。前一目的在各种政策文件中已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既培养掌握一定技术的中级技术人才。而为实现后一目的,在中技学校,除了专业教育之外,对文化教育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如何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上体现、实现这些目的与要求呢?
自然,任何专业教育的课程必须根据培养目标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这种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得以传授和掌握。当然,就中等技术学校的教育层次而言,这些专业知识也应该是本学科专业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内容,是中技生易于掌握的,不管是理论性知识还是操作性知识。在组织形式上,宜采取“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某个职业群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形成通用性技能和关键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更新,促进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它的课程组织模式,在此不再详述。
总之,中技学校的课程设置在内容选取上要避免“繁难偏旧”的弊端,要充分体现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使之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得以更新;对于中技学校,尤其是更要重视实践性活动课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能力、掌握技能;要使课程形式多样化,适当地采用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