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 音乐里的故事74
《橄榄树》由三毛作词,李泰祥作曲,作为电影《欢颜》(1979年)的主题曲,由齐豫演唱。
《橄榄树》编曲沿用李泰祥贯常使用的古典弦乐,以吉他主奏,辅以吹管乐器、笛子、打击乐器里的铁琴,营造出一股淡淡的乡愁和忧伤的情绪,在齐豫独特的音质里、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台北室内合唱团《橄榄树》:
https://www.ixigua.com/6823326096302277133
台北室内合唱团成立于1992年。这首在陈云红指挥下的《橄榄树》,于浅唱低吟中,轻诉着歌曲的故事。一曲唱罢,恍若隔世。
一、词作者三毛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旅行家。祖籍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76年2月,移居加那利群岛;5月,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讲述夫妻二人在沙漠的生活经历。1977年到1979年,先后发表《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等散文集。1980年,荷西意外逝世后回到台湾定居。1981年,出版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982年,根据中南美洲旅行经历所创作的散文集《万水千山走遍》出版。1987年,出版散文集《我的宝贝》,展示她所收藏的一些物品。1990年,创作的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出版。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48岁。
关于《橄榄树》,三毛是这样说的:
“我的朋友李泰祥先生要我写一些歌词,他催着我写,我一个晚上写了九首,其中一首就是《橄榄树》。因为我很爱橄榄树,橄榄树美。我的丈夫荷西的故里在西班牙南部,最有名的就是产橄榄。但是,我当时写《橄榄树》这首歌,是五百块钱就卖断了,今天我买录音带送朋友花的钱,比我得到的钱还要多。我今天不是要说我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说这首歌中有两句不是我写的,因为这首歌起初是卖给歌林,后来再转给新格,所以版权上有一些问题。这首歌我不会唱,好象有一句是‘流浪是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什么的,我要声明一下,因为现在的《橄榄树》和我当初写的不一样,如果流浪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也罢。”
二、曲作者李泰祥
李泰祥(1941年2月20日-2014年1月2日),出生于中国台湾台东县阿美族原住民家庭,是自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毕业后相继担任过中国青年管弦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台湾电视公司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以及省立交响乐团指挥等要职;音乐创作横跨古典、实验与流行。
1956年获得台湾省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63年,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与前辈作曲家、音乐学家许常惠成立“制乐小集”。1973年,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奖学金,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访问,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现代音乐中心进修。1976年,开始举办“传统与展望”音乐会。除了创作严谨的古典音乐外,李泰祥还致力于音乐推广,在艺术与大众音乐之间开辟新空间,创作出以首席弟子齐豫的成名曲《橄榄树》为代表的诸多“大众艺术”歌曲。1979年,凭《欢颜》荣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奖;1983年《你是我所有的回忆》专辑荣获金鼎奖优良唱片奖。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他奋力抵抗病魔仍持续本土民歌与管弦乐曲的创作。1997年,获得金曲奖特别奖。2008年获得最高文化殊荣第12届台湾文艺奖。2013年4月,获得第32届台湾“行政院”文化奖。
李泰祥这样评说《橄榄树》:
“《橄榄树》 非常能够代表我那个时候的生活和想法,表面上好像是青山绿水以及梦呀什么的,但它代表了我年轻时代对美的看法——‘美’就是漂亮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些惆怅的感觉。那时候没有办法写得很沉重,不过幸好也是这样。《橄榄树》代表了一个梦想,在这点上,那时候的写法蛮合适的。若是现在的话,可能会用很多画笔来形容它,但这样就失去了单纯美好。那时除了要表达自己的梦想以外,也有暗示去追求很远很远的他方的一种向往。”
三、参与创作者杨祖珺
前面三毛说“改了我写的词”的人就是杨祖珺。
曾经在北京开演唱会的齐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演唱会上必唱的三毛绝唱《橄榄树》,原来的名字叫《小毛驴》。
“流浪和橄榄树有关系,就是跟三毛有关系,《橄榄树》里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流浪,这是三毛赋予我的一笔颜色,也是我唱的第一支歌,那时候也正好是三毛她自己在流浪的时候,她写的时候其实不是《橄榄树》,刚交到李泰详老师手里的时候的词是《小毛驴》,她那时候去西班牙,有很多小毛驴在原野上奔跑,词是可爱的童诗一样的感觉,后来才决定把它改成《橄榄树》,橄榄树也是属于西班牙南欧那边很重要的一个象征,和三毛的状态结合起来,很容易想到流浪。”
杨祖珺(1955年-),美国阿默斯特麻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传播研究所哲学博士。自淡江文理学院毕业后,经常走上街头为自由民主奋斗。她还是民进党创党元老,党外运动杂志《前进杂志》创办人,至今仍持续不断的为社会改革与公义发声。现任职于中国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副教授。
杨祖珺出生于台湾,祖籍上海,家中长辈都是成功的商人。从小生活优渥的她喜欢音乐,18岁就开始登台演出。西洋歌曲时代的杨祖珺,不仅是全台湾规格最高的咖啡厅的驻唱,还经常受邀参加各类的演出,已然是民歌界的一颗不折不扣的明星。
她还是台湾校园民歌的重要推手之一。
当时乐坛泰斗李泰祥曾经邀请她一起录制小样,今天我们熟悉的那首《橄榄树》,最早就是杨祖珺演唱的,三毛原歌词里的“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为了远方,流浪”也是由她改写而成。三毛原歌词叫《小毛驴》,年少无畏的杨祖珺觉得歌词奇怪,就私自改写成了《橄榄树》,据说三毛对此颇有些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