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在读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原以为他一个中学教师的书,不适合我这个小学教师读,但看着看着才发现,如果说这是一部讲学术力量的书,还不如说这是一部讲精神力量的书。
仅几天的时间,于老师的书就解答了我太多困惑。
1.要玩转青春还是要伏案孤独?
初读余老师《致语文教师》的那几天,正是我灰头土脸的日子,尽管身体不舒服,但是学生、家长、领导那里都在等,余下的工作必须完成,自己的月初规划还剩下那么多没做,必须紧赶慢赶。没有周末的每天都在早起晚睡,只求赶紧把工作做完。刚好这个时候,手机里的同学A在泰国玩耍,电话中的情侣B趁周末去旅游,身边的同事C精心的装饰着自己的房间,一束鲜花放在房间里,整个生活突然高大上。对比自己的样子,我不禁疑问:同样二十多岁最美好的年华,每个人的青春都如牡丹耀眼开放,就我自己下班呆桌前,周末呆桌前,熬夜奢耍,匆匆忙忙单调得没有一个青春样子吗?
直到这一刻,我突然间懂得:爱玩耍的人收获乐趣,爱旅游的人收获风景,爱鲜花的人收获优雅,而被孤独牵挂的你,收获梦想啊。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天地,你的青春如何度过,只看你要什么。
2.要放任自己还是要为难自己?
我爱读书,但我不想做读书笔记,不想写读后感,只想快快乐乐、脑子里没有一点杂念的享受这一会儿;我爱写文章,但我不想追求质量,不想讲求文笔,只想时时刻刻记录自己的生活;我爱运动,但我不想制定运动计划,不想减肥,不想流汗,只要想运动了就运动一会儿,不想运动了就跟他说拜拜……这是我的常态,我常常放任自己,自己开心就好,似乎只有这样才没有亏待自己。但一面享受生活时,一面又在纠结:读了书没有反馈和成果,写了文章没有提高和质量,运动了没有强健身体,现在是快乐了,未来会一直这么快乐吗?
直到看到余老师关于“一定要有指标要求”部分,看到他给自己的巨大指标要求,看到他如何的为难自己,看到他成果一步步闪现的喜悦,看到他在不断写作中思考的深入。就再也不再纠结:放任自己只能享受一时的生活,但为难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指标,多一点成果的要求,便才有真正的成长和收获,对于一个想要发展和向上,又不幸没有环境给他压力的人来说,自己为难自己,是最应该坚持的事。
3.我到底该看些什么书?
加入“为中国而教”,我才真正明确阅读和写作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有了读书的意识之后,我常常为读书发愁。不是愁没有书读,而是愁自己需要读的书太多。今天这个讲班级管理的老师,推荐了大量心理学的书籍,他说心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老师的,这些书必读;明天那个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老师推荐了大量脑神经科学和儿童发展规律的书,他说做教师的,这些书必读;后天再来一个讲作文教学的老师,他出示了大量名师的著作,他说当教师的,这些书必读(哪怕你不是语文老师,也要读)……每一个老师都说得好有道理,无法去反驳,但实际情况是:我只有一个我,我都读不完所有的书。
这些疑惑,余老师只用“规划自己,塑造自己”八个字就说清楚了。规划是一个想的过程,在想的过程中,我们能明确方向,语文教师有太多发展方向,尽早的确定一个方向,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当方向定了,路自然清晰了,在清晰的路上,先顺着前人铺的路去走,走个便,再自己尝试着去探探“积雪很厚”的地方,成长和成果,也就真正开始显现了。发展自己如此,走路如此,读书亦如此。
余老师的书里有太多干货,收获颇多但我清晰记得两句话:走万里路和读万卷书,都无法替代思考本身;别人的鸡汤再好喝,总归得自己行动。思考和行动是成功之本,春水于你暖不暖,总归需要脱下鞋子去触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