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坐在书桌前,看看上次记录已经是十几天前了,这段时间父母过来武汉,忙于和女朋友父母见面的事情,本来觉得甚至有点空间浪费的出租屋突然变得拥挤,这也是大概从小学之后就没有这种感受了。
父母先后回去之后,屋子里又变的空旷了,我也回到了熟悉的节奏上。在决定继续写点什么之前,还是有些犹豫的,白天为考试做准备,晚上在沙发上慵懒的看看电视剧,然后就可以直接去睡觉了。要再去书房打开电脑实在是有些不太情愿,像是安静的午后正昏昏欲睡之时被打扰一样。但其实克服了一点惰性坐到书桌前,又会突然觉得这种感觉还不错,甚至还想安静的看会书。
惰性感觉也是一种行为惯性,习惯了一种节奏,再想去改变时就会本能的有所抵触。当真的有所突破进入新的轨道之后,会发现最难的部分已经结束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确实是不错的。
我过去的种种选择,都在避免破坏自己习惯的节奏。从中学按部就班的完成学业,再到大学选择专业,或听从父母的安排,或跟着大部分人的选择,觉得就这样一直下去就顶舒服了。包括从深圳回到武汉就业,即使在这种大环境下,也还是想着继续之前的节奏。“转行”在我之前想来是不可能的:一是感觉麻烦,又要去适应新的节奏;二是觉得之前已经在这个行业积累了这么多,不舍得丢掉。但现在真正被逼到必须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也不觉得有什么麻烦可言了,甚至还有些干劲十足。大概所有人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潜力,只看有没有到绝境罢了。
说回这段时间,父母来武汉暂住,母亲睡主卧,我在客厅打地铺,父亲住次卧,房间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父母在的时候,感觉自己不自觉的就会放弃所有生活上的思考,穿衣吃饭以及当天日程都等父母来安排。
清明节假期的时候我用在深圳工作的存款买了辆车,这算是我家里的第一辆车。父母都没有驾照,父亲那边到是去年买了一辆,但是他也开不了,所以也就不算了。不得不说有车确实方便多了,极大的拓宽了我们每天的出行范围和自由度。母亲是4月28号先到的,我开车去车站接她顺便在车站地下停车场充电,母亲对第一次看见到的这辆车赞不绝口。第二天又开车带着母亲去山姆采购,为后面双方父母见面做准备。几箱酒和床垫将后备箱装的满满当当,回来时跟母亲感叹,如果没有车,要把这些东西弄回来可太费劲了。
4月30号父亲也赶到了,还是我开车去接,车站的人和车已经多了起来,节日的氛围也越发浓厚。接到父亲后,母亲将已经准备好的去女朋友家送的礼品一一交代,大家一起商量还要在买些什么。烟酒糖茶,烟是母亲从家里带的,酒和茶前几天也已买好,而买喜糖的经历却有些曲折,但又非常有趣。先是前一天跟母亲开车去了汉正街,买了一些喜糖,回来发现装糖的盒子不够。第二天等父亲到了又一起开车去汉正街买了一些糖盒和糖。等回来把糖分装到盒子里之后又发现糖不够了。想着总不能再开车跑一趟,所以又外卖买了两斤糖。把糖装完之后又觉得糖盒太简陋,所以又外卖了一些大的礼品袋,每个袋子刚好装两盒糖,就这样才算把喜糖备好。
5月3号是母亲找人看的好日子,我们一早开车从武汉出发去黄州,双方父母见面、吃饭、游玩,再到晚上开车回武汉,气氛非常融洽。无论是从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还是从现实意义上的家庭氛围,感觉就算是用大数据筛选都难得能遇到这么合适的两家了。虽然目前职业发展坎坷,但是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这方面得到了平衡。
父亲4号一早就坐车回去了,要赶去天津补课,母亲担心我所以请假又多住了几天,昨天下午才离开。虽然自己已经在深圳独立生活了5年,但还是母亲在这的时候才最安心。
今天的记录有些流水账,但也是随心所写,算是对这几天的“旷工”有所交代。
20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