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常常被自己的父母干涉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时候结婚啊;为什么还不要二胎啊;你看谁谁谁都那样了,你怎么还这样啊?
你又有没有常常干涉自己子女的一些问题,例如:你怎么连个鞋带都不会系,快来帮你系好赶紧出门;这道题已经跟你说了无数遍了,你还是不会;你必须得这样或者那样,否则就只能怎样。
你自己有没有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言论,例如:和同事们一起逛街看到她们买了你平常消费不起的商品,却要打肿脸充胖子也这样消费;对于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一起消费却碍于情面自己买单也不选择AA;朋友开口找你借钱,你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有没有而是想到拒绝了TA会不会怪我。
现实生活中我就是常常会被这些问题给绑架的人,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感觉有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左右自己,而且那股力量还特别强大,强大到常常会让自己窒息。这股力量到底是谁呢,也许它有个名字叫着“世俗”。
《遥远的救世主》书中的主角丁元英,他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抢救,面对暂时无意识却一直巨额花费的父亲,三子女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丁元英说:“爸现在还在病危阶段先抢救生命,左手还有反应,暂不能确定是病危的无意识还是植物人的无意识,不到确定是植物人的最后一刻绝不能放弃,如果过了病危阶段确认是植物人了那就停止交费,我就把氧气管拔了”。
大哥说:“就算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长子这个家还轮不到你说话,不能让别人说我们做儿女的不孝顺,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别说家里还有点钱,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保住爸的这一口气”。
丁元英说:“下面说的话只针对我自己,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我就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了”。
这段对话中类似大哥说的话是不是很耳熟呢,看似豁出一切的背后却是被所谓的世俗标准所绑架,除了父亲的病情,大哥潜意识考虑更多的却是别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以及今后该如何维护自己在别人面前形象的问题。相反,丁元英看似绝情表象的背后却是就事论事,一切出发点都是从父亲的感受在思考问题,反而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行动将会被世俗如何定义和议论。
有人会说大哥有情丁元英无义,也有人会说大哥糊涂丁元英理智,这里我们不讨论好坏对错的问题,只谈论现象背后个体的感受问题。因为人生过的好不好,开不开心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看见的都只是别人以为的样子罢了,而我们常常却迷失在这个地方,活成了别人期待的那个样子。
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脱离这种力量的控制呢,《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提到一个概念叫“课题分离”。书中说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而辨别这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是:“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所以无论现实生活中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多问问自己“这是谁的课题”,然后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一切烦恼就会轻轻飞走。丁元英正是选择了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而从不顾及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选择,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别人的课题,自己根本无法左右,既然不能左右,为何又要强加干涉自寻烦恼呢。
同样的课题一样适用于父母或子女之间,别被亲情、爱情、孝顺的表象所绑架,只有明确了边界知道了承担才能真正独立,也只有独立了才有力量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那个地方到底长成什么样,你有没有勇气走过去一探究竟呢?
你呢,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很好的区分这是谁的课题,会不会经常干涉别人又或者被别人干涉呢?面对这样的干涉你又是如何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