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叶澜: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不只是“专业”,而是其全部的人格
文中一些话让我很有感触,特摘录如下:
教师的使命不断变化,不变的是教师始终须对人一生负责任。教师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为人的影响。自己活得像个人,并不是说像一个圣人,而是说你很真实、很努力、有信仰,你在为这个信仰践行。今天教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要求自己像蜡烛一样,成天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以牺牲自己作为职业高尚的表达,而不是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激发学生心中的精神潜力,那么工作对于他来说只有付出没有魅力,也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由此想到,开学至今,学校不止一次要求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也不允许布置过多作业,不允许通过微信群布置作业……为了督促落实,各个年级部,尤其低年级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可效果呢?不很尽人意,孩子们该写的、该完成的一样没落下,振振有词:为了学生,为了成绩!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埋怨,埋怨家长、埋怨学校……然后就是你有你的千种计,我有我的老主意,“地上”转战“地下”,尤其是临近中考,涛声依旧而已。
一本教材,20余篇课文,学生为之奋斗一个学期!这样的结果久之,语将不语!可怕的还有那句为了孩子!
我曾不止一次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只会教书本知识的老师不是合格的老师,一个作业多成绩好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没作业成绩好才是好老师,说法个人色彩较浓,或者说是自己偏颇的说法。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对学生的教育除了作业和课本,我想应该还有更多该去做的事情吧!
还有就是做真实的人,让自己活得像个人,具备七情六欲、基本人伦,真实、努力、有信仰。带着吊瓶上课、抛下生病的孩子辅导,对家人不管不问,一心扑到班上,一心扎到课本中……良好的师德有了,但是为人之道德呢?这样带出的会是会感恩、懂感恩,会学习、会做人的孩子吗?
新闻屡屡皆是,不再一一赘述。
一群不读书的老师拼命在教学生“读书”,一群真的是让人细思极恐的一件事情……
有感而发,个人即时心情,以上观点,仅代表写下这篇小文时的心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