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我怎么备课吗?临上课前半小时在希沃白板APP中翻找课件,便是我的备课日常。不说不知道,当我跟身边的朋友分享这个秘密时,大家竟然心照不宣地击掌会意了。
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我不够勤劳,其他人应该都是课前三天或是一星期就做好万全准备了。我上课前如此匆忙,上课要能做到游刃有余,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今天上《圆明园的毁灭》时,原本只要两个课时,可我整整耗了四个课时,看来备课不充分首先导致的便是课堂效率的高耗低效。
结束课程回到办公室休息时,跟我教同年级的邻班老师跟我聊开了,她说:“听你们班反反复复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而我只是仅仅一遍就简单带过,看来我上得太粗糙草率了。”听她这么说,仔细回顾了一下我上课的整个流程,他说的似乎有道理,我的“高耗”便是耗在一遍又一遍的课文朗读上了。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写圆明园内精致的建筑和景观的,我创设各种情境带领学生反反复复读了至少五遍,当时只是想让他们通过这段文字的朗读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繁华,可是到后面出现“文章要写的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却用很多笔墨写它昔日的辉煌”时,学生纷纷举手说:“这样才能突出圆明园毁灭的可惜,是巨大的损失……”我才明白,我前面的功夫没有白花,这就是学生一遍遍朗读后真真切切的收获啊!
课件最后呈现的是“圆明园的损失,既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备课太匆忙草率,我竟然没留意到这段本该在课文开头的文字,竟被突兀地安排在这里,当我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诵读文字,自己却在脑海中拼命找衔接过度的连接点时,却惊喜地发现,它放在写圆明园被毁灭这一段的后面来学习,是多么地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而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在头脑里与上一自然段产生链接,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对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的理解。
幸好,这么多年当语文老师,这偶尔的小意外也能很快转化为小惊喜。备课不充分的另外一个后果,便是会导致有惊无险的意外收获啊!在同事无意的提醒下,我也终于明白了,语文课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读”,唯有读得多,读得透彻,文章的深层含义便会从潜伏状态慢慢浮出水面,最终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境界!
看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决定今后的每堂语文课上,都让读书的声音充满整间教室,让孩子们 朗朗的读书声会聚成最美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