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存而战,不然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1927年底,托马斯·沃尔夫在屡次怀才不遇失望打击中,又再次负重前行找到了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因为此作品已经前后被无数出版公司拒接否定。在编辑珀金斯伯乐识马相中;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做出大胆决定,由珀金斯对该作品内容进行审核编辑与调整后出版。编辑珀金斯是美国出版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和编辑,他曾经一手发掘出版菲茨杰拉德,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1926年《太阳照常升起》;《天使,望故乡》这部小说在出版后同样大获成功,托马斯·沃尔夫风靡一时,成为了当时文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1929年,托马斯·沃尔夫第一部自传体小说《天使,望故乡》出版,与同时代作家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的作品相比较,丝毫不逊色半分;一经出版一样是热销不断好评如潮,然而时隔多年后,再次提起却让人唏嘘不已,那时的经典著作,如今在国内却沦为无人问津的冷门作品,似乎文坛地位较菲茨杰拉德、海明威二者也相差甚远,甚至不知其名堪称多数存在,如此评判与现实结果对托马斯·沃尔夫,十年文学创作生涯及短暂的生命(三十八岁逝世)唯有叹息。

图片来源电影《天才捕手》

《天使,望故乡》,选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一句诗,托马斯·沃尔夫借用它作为书名。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内容一贯托马斯·沃尔夫叙事风格,长篇大论形容词居多;全文多达五十万余字,据说还是编辑珀金斯删减九万字后的结果。

“他明白,人与人之间永远是陌生的;谁也不能真正弄懂任何人;当我们被囚于漆黑一团的母亲腹中时我们便开始存在但见不到她的脸庞;这样,我们被塞入她的怀抱时就是个陌生人;我们被套在这一无解的生命牢笼中,永远逃不脱,不论是谁将展开双臂紧抱我们、不论是谁将亲吻我们,也不论是谁将温暖我们的身躯,永远逃不脱,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也不能。”

一本写了关于故乡、成长的书;主人公尤金,他出生于奇特别样家庭组合,父亲是英国后裔美国人,母亲是英格兰后裔。他自始至终深恶痛绝,父亲的冷漠与母亲的唯利是图的性格、更害怕家乡偏狭,时刻想要逃离禁锢着自己灵魂的罪恶资本环境。一切困难重重阻碍着他求学,父亲去世后,兄弟姐妹之间为遗产分割争吵,因为尤金上过大学,应扣除那一份遗产,并且逼他签字。为了能继续前往哈佛深造,最终他只能救助母亲,寄托母亲答应供给他一年的学费后才逃离了家乡。

人就这样,很多时候,为了生活与追求渴望去体验一种新的人生,站在山顶上俯视着将要离开自己故乡,看不到眼下的城市,目光所及之处却是远方与阻碍视野高耸入云的群山。静默无言,远处的生活在悄然无声召唤着,对故乡充满眷恋今后却只能回首遥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