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管不管,你要知道的界限

养育子女最难以拿捏的大概就是"管”还是“不管”了。按照以前的传统观念,管孩子那是天经地义,我生养了你你就要听我的。但随着社会进步,各种养育观念乒乒乓乓互相碰撞,有的赞成放养",有的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对孩子的养育,管的应该是对行为规则的遵守,放的应该是心灵。

第一现场.你遇到的挑战

果果要出门去上幼儿园了,她穿着自己最喜欢的浅蓝色蓬蓬裙,妈妈拿着外套跟在果果后面:“果果,快把外套穿上。外面降温了,不穿外套会感冒的。"果果果断拒绝:“我不穿,我不怕冷。“妈妈不依:“果果,听妈妈的话,快穿上”。果果没有搭话,自顾自开门出去了。妈妈一把拽住果果:“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赶紧穿上。“妈妈一把拉起了果果的胳膊,将外套套在果果身上,果果一边撕扯外套,一边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妈妈手足无措,仍然在试图劝说果果服从...

很多妈妈都表示,跟孩子有过这样的拉锯战,放任不管,担心降温天冷孩子会感冒,毕竟伺候一个生病的孩子有多累,当妈的都再明白不过了。但是强行管,孩子却不领情不配合。

情绪暂停角管与不管的界限在哪里?

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孩子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地、有意识地、自主地、独立地与外界环境互动来满足。蒙台梭利在多年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孩子出现的很多不尽人意的行为,往往是因为父母采取了错误的"成人本位”眼光。

观点:

(一)成人本位:

1.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2.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只知道按照父母安排好的来做。

(二)儿童本位:

1.发现孩子独特的一面;

2.激发孩子对世界探索欲望,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

无论是“管”还是“放”,我们都是在帮助孩子形成他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他成长的内驱力,而不是要孩子“听大人的话”。对跟孩子相关的事情上,我们尽量要让孩子自己参与规则的制定,而不能家长包办。

解忧小工具--自然后果

在帮助孩子培养自主能力的过程中,可以用到的-个小工具是"自然后果",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但不能因这个“后果而对孩子进行嘲讽、指责和威胁。而是让孩子在自然后果中去学会修正自己的行为。

自然后果:

1.避免说教或“我告诉过你了”;

2.共情;

3.安慰而非解救;

4.认同感受。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领受了自然后果的惩罚,你还要去说教、斥责,说"我早就告诉你了你非不听”,或者以其他任何行为把责难、羞辱或痛苦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的体验之上时,就是借题发挥,借题发挥会阻碍孩子在体验自然结果的过程中的自然学习,因为此时孩子会停止体验自然结果,而把心思集中到承受或抵挡这些责难、羞辱和痛苦上。

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能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有一些时候,需要你干预:

哪里需要“管”:

1.当孩子处于危险的时候;

2.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时;

3.当行为的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自然后果就不会有效。

探索和学习是孩子的本能,父母需要做的是提供环境,而不是管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尝试,这样他就会慢慢获得自己的生活经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