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的父母反应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不服管教,让自己很伤心。今天我就想为大家分享一下,孩子管不管?如何管?管的界限在哪里?
养育子女最难以拿捏的大概就是“管”还是“不管”了。按照以前的传统观念,管孩子那是天经地义,我生养了你,你就要听我的。但随着社会进步,各种养育观念乒乒乓乓互相碰撞,有的赞成“放养”,有的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对孩子的养育,管的应该是对行为规则的遵守,放的应该是心灵。
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孩子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地、有意识地、自主地、独立地与外界环境互动来满足。蒙台梭利在多年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孩子出现的很多不尽人意的行为,往往是因为父母采取了错误的“成人本位”眼光。
成人本位会给孩子带来破坏性的后果。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只好按父母安排的去做。
而儿童本位却是发现孩子独特的一面,激发孩子对世界的探索欲望,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
无论是“管”还是“放”,我们都是在帮助孩子形成他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他成长的内驱力,而不是要孩子“听大人的话”。对跟孩子相关的事情上,我们尽量要让孩子自己参与规则的制定,而不能家长包办。
探索和试错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我给大家推荐的解忧小工具是自然后果。
在帮助孩子培养自主能力的过程中,可以用到的一个小工具是“自然后果”,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但不能因这个“后果”而对孩子进行嘲讽、指责和威胁。而是让孩子在自然后果中去学会修正自己的行为。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领受了自然后果的惩罚,你还要去说教、斥责,说“我早就告诉你了你非不听”,或者以其他任何行为把责难、羞辱或痛苦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的体验之上时,就是借题发挥,借题发挥会阻碍孩子在体验自然结果的过程中的自然学习,因为此时孩子会停止体验自然结果,而把心思集中到承受或抵挡这些责难、羞辱和痛苦上。
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能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有一些时候,需要你干预:
当孩子有危险时,或者打扰别人时,或者用自然后果的方法没有明显效果时(比如洗脸刷牙洗澡等),不建议使用自然后果这个工具。
探索和学习是孩子的本能,父母需要做的是提供环境,而不是管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尝试,这样他就会慢慢获得自己的生活经验。
父母教育孩子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管得太多、说得太多、倾听的太少,认可感受的时候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