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
今年刚好30岁,这三十年,幸好有书与我为伴。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中,我们可以拓宽视野,获取知识,不断思考,发展思维。说到阅读,我的阅读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小学阶段—阅读的启蒙阶段
我的最早能够想起来的阅读时间,大概就是和爷爷一起吃饭的饭桌时间。小学的时候,学校和爷爷家很近,所以中午都是在爷爷家吃饭的。每次吃饭的时候,爷爷都会一边看报纸,一边吃,他把报纸平铺在桌子上,他正着看,我便倒着看。纵然报纸上面的字是反着的,我小小年纪也看得津津有味。什么时事新闻,奇闻趣事,就连广告和一些招聘信息,我也是不肯放过的。不知不觉,吃着看着,午饭时间就过去了。
五六年级的时候,舅舅搬家,把家里哥哥们看过的书都搬到了我家,足有半布袋之多。全册的《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红蕾》、连环画……从那以后,我们家便是床上,桌子上,院子里,窗台上,到处都是我的书。每次弟弟叫我出去玩,我都不愿意去,就愿意窝在家里,找一个小小的角落,看书。
二、初中阶段—阅读的起步阶段
初中的时候,有了志同道合的看书伙伴—笑璐。从她那里,知道了郑渊洁,知道了他的《童话大王》。这本杂志里所有的文章全部由郑渊洁自己编写,他的童话故事跟以往看到的,有着不一样的意味,反映现实。每个月到了童话大王发行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第一时间去买,下了课,趴在教学楼外面的栏杆那里,我俩头对着头,恨不得一口气看完。后来又看了《大灰狼罗克》、《皮皮鲁传》、《鲁西西传》、《舒克和贝塔》、《病菌集中营》、《生化保姆》……这些不一样的童话故事总是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愿望就是去北京,去皮皮鲁专卖店。
有一次,笑璐从她的爷爷家,给我拿了一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很厚很厚,字很小很小,可并不影响我的阅读。有时候,上着课,心里挠痒痒似的,就把书从桌洞里掏出来,压在课本下偷着看。那个时候,我坐在第二排的正中间,就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冒着被老师抓到的危险,一点一点地看完了。路遥用平凡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平凡的人物形象,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那些黄土高原上的平凡的人,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遗憾,但是他们仍然竭尽全力地生活着,坚忍,努力。
后来,学校购买了很多图书,准备建图书馆,同时号召大家捐书,图书馆建成以后,陆陆续续,我又看了《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堂吉柯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一本书都是经典,每一本都给予启迪,从书中,我看到了自己以前从没有见过的世界,打开了我认知的大门;从书中,我领略到了人物不同的情绪,跟着他们一起或喜,或悲;从书中,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想象。
三、高中阶段—阅读的应用阶段
上了高中以后,学校的课程比较紧,但是仍然没有影响我阅读的热情。这一时期,我一度沉迷在侦探推理、探险类的图书中不可自拔,像福尔摩斯系列,卫斯理系列等等。总是梦想着当一名警察,去和坏人斗争。
并且开始学以致用,不论老师出什么作文,我总会回想我读过的书,从中找事例,找观点,写在我的作文里,往往都会得到不错的分数。另一方面,语文慢慢成了我的强项科目,即使上课不怎么认真,即使在语文上没有花太多时间,语文成绩却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想,这和一直以来的阅读是分不开的。
不仅是语文,从书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历史教材中,只是一些对历史的系统性阐述,但是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丰富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事件。在阿历克斯·哈利的小说《根》中,描绘了一个从非洲西海岸被奴隶贩子掳到北美当奴隶的黑人,昆塔·肯特,描绘了他在非洲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和他的一家在美国奴隶制下的苦难历程,以及这个家族重获自由的经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最后,内心不由得也跟着他们一家一起激动,一起欢呼,甚至流下了泪水。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要拿起笔和本子,把这一切抄写下来,作为永久性的记忆,自由,是多么美好的词语呀!
四、大学阶段—阅读的广泛阶段
上了大学,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专业课类的《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社会科学概论》、《教育统计学》等等,以及种类繁多的选修类书籍。
大学期间,我不仅书中学到了许多专业性的知识,更是从书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在图书馆中,各个领域的书籍都可以借到,让我非常的欣喜。每次可以借五本书,这五本是每次都要借满的,只恨为什么不能多借几本。往往是挑可又挑,捡了又捡,只想把最好的借回去。
这一时期游记类的书是最受欢迎的,《中国国家地理》让我领略祖国山川秀丽的大好风光,了解许多地形地貌常识,各地民俗风情。只觉得在看书期间,心也跟着飞去了那里。足不出户便游览了祖国的大部分版图。
在《文化苦旅》中的《阳关雪》这一篇中,余秋雨老师写道: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
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想象,为无法言传的文化归属。
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是的,这就是文人的魔力,阅读的魅力,他们带着你寻找,带你查访。
2008年上半年,去了重庆-奉节支教。在那个偏僻的大山里,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什么都是闭塞的。去县城里一天只有一趟车。下午放了学,无事可做,村里的人早早地就睡了,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我做的最多的事,也就是躺在床上看书了。一部可以看书的mp3,短短半年时间,用来翻页的按钮都用得比其他按钮低了许多。以前只在书里见过的生活,在这里有了深切的体会。这里的孩子,有许多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上学,遇到暴雨,过桥时更是危险之极。中午吃饭,为了省钱,或是不吃,或是只吃一份白饭。我问他们:“饿吗?”他们往往喊着:“不饿,不饿”,就快速地跑开了……周末没有课的时候,站在坡上,看着一重又一重的大山,感到了深深的无奈感。我想,我们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们,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走不出去,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走”出去的方法,也就是“读书”了吧!
五、工作阶段—指导针对型读书
没有参加工作的时候,总觉得教师这份工作,很容易完成。不就是教给孩子们知识吗?有什么难的,这些东西我早就学会了,这还不简单吗?可是真的带着一个班的孩子们的时候,才发现好难好难。
一是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那些知识看起来简单,可是,关键是我会,他们却不会,听不懂。二是当老师,不仅是教给他们知识,还要育人。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除了教书、育人,还要处理、调解各种矛盾。一会儿是这个告状了,一会儿是那个告状了。处理不好,孩子们是不服的。另外还要联络家长,多与家长多沟通,这些都是有一定技巧的。
怎么办?只好在请教老教师之余,找一些针对性的期刊、书籍来看,最早接触的是魏书生老师的书,《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等,从中学习了很多他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的十条要求,对我的课堂教学有着特别大的帮助,尤其是“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在同一个班级里,同学们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大不相同,所以要“区别对待”,帮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动笔练别少于十分钟”、“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等等,让我茅塞顿开,找到了解决课堂中诸多问题的方法。
而文学类的书籍《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等书,则让我明白了对孩子,我们老师必须心含“爱”这个字,对学生深情的爱。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孩子们沐浴着爱的阳光,健康成长。
晚上陪伴孩子之余,也阅读一些各方面的图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明朝那些事儿》让我看到了有血有肉的明朝历史,那些历史名臣,名将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南渡北归》中那些文人名士们,在祖国面临危难之时,为保护国家文化所作出的牺牲、努力也是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内心茫然无措时,从书中总能找到一种慰籍,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书籍,以文字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以想象、思考的空间,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富,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处变不惊,不慌不忙。
阅读,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远古的人类用图画的方式记录生活。有了文字以后,在史官、文学家们的记录之下,才有了灿烂文明的一代一代传承。在阅读中,我们了解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文化,在不知不觉间,思维的广度、深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而我们也收获了成长。
我想,我以后会一直阅读下去。满怀着对阅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