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中言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译意为:我有三件宝物一直持有、守护它们。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有了慈爱才能勇敢;有了节俭才能大方;不处于天下人的前面,才能够成为世间万物的统领。
这三件宝应该是至今通用的宝了,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
“慈”首先是指对人对事的一种慈爱的态度与一种虚心的态度。孟子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给出什么,事物会回应什么。
对我们个人而言,不计个人得失,慈悲仁爱之心能助我们与周围人员和谐共处,达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往来互动中,持交流和学习的态度,学长补短,成就别人完美自己。有“慈”胸怀的人往往博大从容,站的越高,看的越远。
“俭”是一种简单朴实。却也不只是本意的节俭。应该说是一种简化的理念,做好生活的规划,适时做减法。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物质条件相对丰裕,但在消费的时候把握不浪费的原则,力求较小的代价来完成同样的事,不花不该花的钱。
每个人都想要过得丰富多彩,但还是要做到不浪费不挥霍不透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简化物质生活,追求精神的富足。见素抱朴,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的衍生。
“不敢为天下先”可以说是引人争议的,但老子的文字中一贯是重视进取的,所以这里应该不是表达消极为世的思想的。只要看看这五千言所饱含的意味就可以明白,一个具备为天下先能力的人,提出不敢为天下先,要告诉众人的还是一种谦卑的情怀。
在做事情时,要先做好准备,有耐心有恒心,审时度势,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争强好胜。还是老子一贯的不争的思想吧,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身心的节制。
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如对自然的破坏,对道德的沦丧,这自然不在圣人敢为天下先的范围之内。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抑或能再生,在再生的过程中造成周遭环境的影响与污染,这些往往又是不可逆转的。战争中生命的凋零,战乱中浪费的财产,战乱后的修复治理,哪一项不得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才行?
而“慈”所以排在第一位,应该说它是这三宝的基础了。只有有了慈爱之心才能坚强勇敢,才能在有节俭之心时保有博爱之情,才能在战时或者混乱中保持一种清醒的天下大同之念。有了慈悲之心,才会更乐于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而行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