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去思考、感悟,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就会被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越读越糊涂,读书而不明道理,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只凭空去想,想要得出一个道理,而不读书、求教,那就叫想入非非。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修身’在正其心
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者,心也。故欲‘修身’在于体当自家心体,常令廓然大公,无有些子不正处。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听;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所以想要修身,主要在于自己的本心。
洒扫应对,就是一件物。童子良知只到此。便教去洒扫应对,就是致他这一点良知。
阳明先生认为从天子到小孩子要下的格物致良知的功夫是没有分别的。象小孩子扫地、洒水这样的小事,其“根本”之点也未曾离开“良知”,所以时时注意从小事上去体认“良知”才是事情的“根本”。
知之匪艰,行之惟艰。
良知都能知道,就像都知道“孝”,这本来是很容易的,只是因为心被私欲蒙蔽而不能致这个良知,才会有“知之匪艰,行之惟艰的情况”。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要明白所有事情中所存在的天理是时刻学习存养这个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