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手机屏幕上跳出来的那一行文字,直接傻了眼:“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这,是被拉黑了?
这段时间,她一直在为他的婚礼忙前忙后,却不知道什么事情让他生气了,以致狠心将她拉黑。
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不知道她们母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好做出评判。
无独有偶,前天晚上与朋友聚会时,一位相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讲起他女儿将他们夫妻俩拉黑的事,老朋友很无奈,也很无措,更多的,还是心伤,那是他们全心全意对待的女儿啊!
或许,不止是他,还有不少朋友也有这样的困惑,为了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为什么却换不来子女的尊重,反而被拉黑?
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都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摸索,谈不上经验,只是想要聊聊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边界感。
边界感,是最近这些年才兴起来的词汇,它不仅存在于同事、朋友之间,也存在夫妻之间,更存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
中国式的教育下,太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夹杂着浓重的“你必须听我的”强压教育,而“为你好”这种方式的爱,更是绵里藏针,限制了孩子的独立和自由。
不管是上学、相亲,还是工作,父母干涉太多,甚至化为唠叨,让年轻人不胜其烦。
甚至,有些家长进孩子房间不敲门,以致孩子们觉得没有自己的空间,过早地丢失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能力的塑造。
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孩子与父母离心,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拉黑,比如离家出走,……
在我看来,合格的父母会给自己和孩子保留边界感,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不控制孩子的行为,同时,尊重孩子的隐私。
有边界感的爱,不是冷漠地不管孩子,而是以一种更加成熟、睿智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
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这应该是对边界感的一种颇为形象的阐述。的确,人与人的相处,最需要的是界限,最难处理的是距离,远了显得生分,近了可能会觉得压抑。
还有一句话这样说:“不要将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不是亲密无间,而是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边界感。
其实,不仅是同事、朋友之间需要保持边界感,父母与孩子之间也要,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有边界感的夫妻关系,才是真正健康、美好的夫妻关系,因为双方懂得边界感的重要性。
因为边界感,可以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在看书他在跑步,我在码字他在看球赛,互不打扰,又互相陪伴。
我有自己的爱好,他不会横加干涉;他有自己的空间,我也不会限制他的自由。
两个人相互了解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而不是单纯地依赖,这样的夫妻关系,不会产生隔阂,反而会拉近夫妻之间的关系,显得亲密而又独立。
愿我们都能学会保持恰到好处的边界感,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是做人必须要有的修养,是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他人做他人的通透。
与其亲密无间,日久生厌,不如管住嘴巴,守住情感边界,亲疏有度,能彼此牵挂,也能各自忙碌,让时间来见证内心的温暖!
2025年齐帆齐写作营 第(146)篇1187字,累计17519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