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试验,大家有空不妨做做:二人一组,一人用力向另一人直击一拳,另一人可以正面承受这一拳,体验到愤怒;也可以绕到这个人身后,在对方挥拳时体验到悲伤。
站在对方的角度,有时是极其复杂的。逃避痛苦和不安,去追求快乐和平和,似乎是人的天性。孰不知痛苦、不安、快乐、平和都是个体的一部分,都需要好好感受。刻意的逃避,只会制造更多的情绪,也会离内心越来越远。
上述例子中,逃避悲伤时,愤怒产生了。如果再逃避愤怒,抑郁产生或产生更大的愤怒……如此循环,犹如暗夜中前行,处处是坑。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王阳明在皇帝朱厚照长期贪玩不理朝政、人心浮躁、危机四代的情形下,面对如日中天的宁王时,部下誓死一战,请示王阳明对策时,王阳明回应部下“此心不动,随机而动”。面对势大的宁王,王阳明要么在事先已洞察了宁王的心思,要么在宁王的心思破绽中还击。结果整个平复宁王叛乱的过程,后人描述为王阳明犹如白昼中前行,宁王则如夜行孤路,根本不堪一击。
“致虚极,守静笃”是老子的境界,是完完全全的“此心不动”,连“随机而动”也没有了,显然,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
静坐过程中,当专注于呼吸时,大脑的想法是一个接一个涌现的,印象的画面也如电影般持续播放。同时,这些想法、印象也在持续地牵动内心,即“心在动”,当静坐很久时,方有刹那“心不动”的宁静,所以,在生活中也能做到“此心不动”,是极其困难的。
做到真正的焦点互换时,会感知到对方当下的情绪,情绪背后的情绪……情偖犹如剥洋葱,包裹在最里面的,是爱和悲伤,是一颗柔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