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以来都是倒数第一,连倒数第二也没有考过。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重视,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每天中午都是家长陪着孩子在学校写作业,上课铃响之后家长才离开学校。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也多次向老师请教,寻求一种更合适的方法,与老师一道,把孩子成绩提高上去。
家长也曾经到医院为孩子做过检查,各项指标正常,不存在智商问题。但成绩总得不到进步。
家长说,有一次爷爷奶奶带着孩子们去串亲戚,路过一个村庄,路标上有村名。孩子顺口念了出来,让爷爷感到很吃惊,说:“孩子不憨啊”,这一念,更增加了家长“望女成凤”的决心。
家长每到学校送这个学生的弟弟上学,只要看到我在校园里,就会主动去找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是多么希望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也很期待孩子能考个稍微好点儿的成绩。
课堂上,我总是站在这个学生的旁边讲课,英语课堂让学生读的背的知识较多,我喜欢趁学生们的教材上课,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课文。每当领读课文时,让孩子指着单词,放慢语速。
遇到比较简单的句子,提问这个学生站起来读。读完一个句子,我会表扬她,再向其他同学说:“大家看,这个句子这么难读,佳林就会读得这么熟练,其他的学生不能说不会读。”就这样,每次课堂,我总会让这个学生站起来读课文。
突然有一天,她给我背书,是英语活动二,很长的一段话,从头到尾没错一个单词。感到很意外,我说:“你是怎么背的?咱们班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几个学生现在还没有背会,你给我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了。”孩子笑了笑,没有回答。我说:“你背的太好了,以这种方式,继续背其他的文章。”
就这样,每天总会看到她背书的身影,一次背4个句子。期末考试时,书上的活动一、活动三、活动四,大部分都背了一遍。活动二有点儿难,只背了个别简单的文章。
有一次家长对我说:“佳林现在知道学习了,每天放学回家先写作业才去吃饭,不写完作业不吃饭啊!现在对学习比较喜欢。”我说,孩子大了,可能是开窍了。
期末考试,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英语考了68分,从来没有及格的她,这次终于考及格了,班里有2个学生没有及格。虽然只是刚刚及格,但对她来说确实不容易。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中说,孩子来到学校是为了和过去的人们进行生命的衔接,在互动中体验自己生存的意义,实现个体特殊经验的创造和拓展。
的确,我们要选一种方式让孩子喜欢学习,就是用我们的经验与学生的生命衔接,使学生认识到成长的价值,体会学习的魅力,不断调整自己,去体验、探索,实现一次次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