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了《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一种有趣的孩童经济学,读完这本小书,对财富重新产生了兴趣。回想自己对钱的看法,小时候虽然父母都很节约,但因为父亲工作一直在晋升,所以条件愈来愈好。所以没为钱苦恼过,就是父亲早早得开始教我记账,给我零花钱买文具,需要记录收支。这算是给我养成了好习惯,长年都有记账的习惯,成家以后一年到头,会和外子一起看看钱花哪儿了,哪儿可以节省点。
在对钱的价值观,过去我是有点看不起它的。因为那时候家里不缺钱,可也不见得幸福,虽然外人眼里我家的物质条件优越,可我知道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外子对钱的价值观是匮乏感很强,小时候父母工作能力一般,总是担心孩子学习成绩太好交不起学费,所以他上大学都努力拿奖学金。但因为常年的匮乏感,当有了工资就畅快花钱,钱也算是他的安全感。
这样看来,我们家庭对钱的价值观都不够正。所以在钱上面还是有点乱套,攒不起钱。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对财富也重新有了认识。很认同书里的几个观点:
一、光凭勤劳,不一定能致富。
我父亲只会存钱,如果当年买套房,不知道翻几倍了,就是没往这方面考虑过。刚工作那会儿,我问他借了一万元,买了基金后来就翻倍了。也玩过炒股,但这些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还要承担风险的压力,致富的方式还是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和能力。
二、创业要成功,除了自身的聪明才智,还需要国家和地区具有良好的法律体系,以及民众对这些法律体系的足够认可,对社会契约的发自心底的尊重。
三、赚足够的钱与赚喜欢的钱
王朔写过“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现在社会物质条件已经不是问题,赚钱养家是基本,更重要的是能从工作中获得创造的快乐,得到个人的价值。
目前家庭情况,外子在赚钱养家,而我在做获得个人价值的事情,赚的钱远远不够投资自己的钱。相信我的坚持和努力,会产生更多的财富。这样外子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今天特别巧的,外子把招财猫储蓄罐清点了,他说当初是出于给我和自己存生日礼物钱,所以每月都放好几张红票,转眼存了不少。还说了个点子,让我和他一起努力,明年我们去欧洲。冲出亚洲是我最近和他念的,更开心的是他,他居然会存钱了,还能有计划做有意义的事!
当年那个心情不好就去逛街购物的男孩,长大了!我们都长大了,他这几年还帮助过素不相识的求助者,出手大方了点,但真的很善良。我想今年也要慢慢地,和孩子聊聊钱,他现在对压岁钱也越来越有概念了。相信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自然而然就在传达正向的财富观。而我也会去学习、了解经济。
谢谢钱!保障了我们的生活。谢谢钱!让我们可以拥有品质。谢谢钱!可以满足我们的心愿。谢谢钱!让我们做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