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长眼睛吗”
“你是不是中国人啊?”
“挤什么挤,地球放不下你吗?”
“反弹反弹,你就是个x%#”
“啊...啊...啊...不行,我要报警”.......
熟悉吗?
这些声音的诞生地,都是在早高峰的地铁里。
最近不到1个月时间里,自己亲眼见证的“地铁争吵”就已不下3次了。轻则“力是相互的”物理实验,来场背靠背或肩靠肩对抗赛,亦或者是一场“好声音”挑战“开嗓子”;重则必然是狭路相逢“过两招”,如果没人“干扰”,绝对能彼此放飞。
路上的时候,我就在那想,在一个拥挤必然存在,大家也都默然接受的地铁里,为什么还时常发生这种争吵和打斗呢?
是拥挤的方式不对?还是力度不对?亦或者人不对?
可能都会有一部分原因,但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冲动”的本能反应:
我们的大脑由两条线路控制,一条是情绪,一条是理性,但当我们受到刺激时,通常情绪都会快于理性,没来及的仔细思考就先做出了表达,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头脑一热”,当时就不管不顾了。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会出现很多错误举动,事后自己后悔。
大城市的压力过大: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住房的压力,频繁的加班,职场的勾心斗角,每天的早出晚归,漂了很多年,似乎什么也没积攒下,唯一积攒的就是未来的迷茫、恐惧和不确定。一线城市的幸福感或许真的远低于三四线城市。
在这种快节奏的高压环境下,每个人可能都是一个装满“情绪火药”的炸药桶,随时会被一件小事引爆。
“安全距离”被破坏:
我们在心理或身体上都会有个所谓的“安全距离”,一旦有人越过了这个安全距离,我们就会产生不适感,生起警惕。
地铁里是一个急剧拥挤的场所,人和人的空间上很难有“距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有些人会产生不安全感,这时如果一旦有人力度没把握好,就很容易发生摩擦争吵,甚至动手。
身体年龄的原因:
即便不愿,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人到了一定年龄后,随着激素的变化,就会发现自己变的焦虑、易怒,经常发火,也就是所谓的“更年期”。这个阶段,可能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个毫不在意的小点,都会让对方瞬间“情绪高涨”
那么,如果我们遇到了这些“地铁悍匪”怎么办?
1. 眯着,别吱声
通常情况下不建议当勇士,跟对方“开干”,不是说怂了,你首先考虑要考虑的是:
“如果你跟对方起了冲突,谁的损失大?”
如果是你的损失大,别犟,即便是对方的问题,赶紧道歉。
很好理解,比如你早上着急上班,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要参加,结果你跟一个准备去菜市场遛弯的大姐起了争执,对于你来讲可能会耽误上班和参会,损失不小,而大姐基本毫无损失,甚至正好有机会展示一下口才呢。
这时,你还要跟对方因“谁踩谁一脚”“谁对谁错”而争执吗?没必要嘛,因为你的时间远比对方珍贵的多,又何必因为这点小事跟对方争执不下,耽误了大事呢。
2.心理默念“他有病,好可怜”;
有些人可能性格品性如此,行事就是极巨攻击性和自私,怎么办?
离他远点,并在心理默念“他有病,他有病,好可怜”。
用一句粗话讲“狗咬你一口,难道你还非要咬回去吗?”
我们既然都知道对方是一个蛮不讲理的人,就根本不要妄图跟对方讲道理了,我们只需要记住,自己的时间更珍贵,自己的心情更重要,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