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一直害怕写作文,因为我实在不懂如何堆砌词藻,如何作比喻,如何运用诗句等,直到现在也不会
我只能有事说事,有理讲理,做不到像那些网红一样把文字玩得出神入化
很多网络流行语都是网红推出来的,比如:
“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愿每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
“生而为***,我很抱歉”
“愿天堂没有病痛”
“你****的样子,真帅”
这些话的用词很美,情感细腻,笔触温柔,一看就是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写出来的
相比于直白的口语,人们更喜欢优雅而华丽的文字
“阳春白雪”比“下里巴人”总能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有一个段子是这样的:
儿子问爸爸:我为什么要读书?
爸爸回答讲: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款茶的时候就会说:『此茶口感饱满纯正,入口即化圆润如诗,随之而来的是回味甘甜,茶汤橙黄透亮,幽香如兰,韵味十足,是茶中的佳品!』
而你没读书就会说:“卧槽,好喝!真TM的好喝!”
但作为一个典型的直男,我也喜欢一句话:
“话糙理不糙”
虽然有些话说出来用词非常简单,却有着极为深刻的含义,它一点也不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却有可能包含着极尽一生才能参透的智慧
比如民间流行的一句话:“一把钥匙打开千把锁”,这句言简意深的话,是拿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做的比喻,难道不比那些华丽的词藻来得实在吗?
狄金森曾经写过一句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仔细品味,意味颇深
但是等等
这句话和“见异思迁”有太大区别吗?并没有
区别就在于人家运用了比喻,并置换了情感成分,让人觉得瞬间高了一个档次,因此就更加吸引人了
人有时候并不是喜欢 阳春白雪的高大上文化,而是“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心理在作怪
比如前面说的 “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这句话和我们中国的老话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什么区别吗?
并没有两样啊
可如果你是一个公众号博主,想要抓住读者的心思,就得会灵活运用文字
用陈词老话可能并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换一种新的说法,大家就喜闻乐见了
“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这一句话读完,很容易引起读者的点赞、打赏、转发
如果你说“善恶终有报,天道本轮回”,明明表达同样的意思,反而有人还会觉得你迷信
这就是文字游戏的迷人之处
可是文字游戏终归是文字游戏,只不过是为了吸引人而编辑出来的
你的内心并不会因为文字游戏而变得更强大
你的生活并不会因为文字游戏而变得更美好
文学家懂得如何玩转文字,并不见得文学家懂的就比别人多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文以载道”,文字是道的载体,并是非“道”本身
就好像船能渡我们过河,但最终你的目的是要到河对岸去,而不是停留在船上原地打转
就像人家用手指着月亮,叫你去看月亮,你就不要看人家手指了
执着于文字会发生什么呢?
比如有句话叫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本来是禅宗的一个比喻,“屠刀”喻指妄想、分别、执着
结果人家电视剧里还真的这么演:某某高僧对杀人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搞得我们都以为杀人之后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了
除了容易造成误解之外,文字游戏还会营造一种“我很聪明”的虚幻感受
读完某个博主的一篇文章,你可能会觉得茅塞顿开,略有所悟,觉得自己看开了
回到家里该骂老婆的继续骂老婆,该打孩子的继续打孩子,一点没变
有一句话说得很实在:
佛教有一句话,叫“依义不依语”
说直白些,就是告诉我们要寻找语言文字背后指向的真义,而非纠结于语言文字本身
“咬文嚼字”是文学家的事,我们只看能不能做到,这才是真本事
所以不要玩文字游戏,也不要讲鸡汤,要不你就摆事实,要不你就讲道理
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