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西瓜视频up主“思想史万有引力”,侵删哈
不论是大数据统计还是我们的现实观感,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全世界的离婚率都在逐年上升。如果一个现象跨越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它一定有自己的内在逻辑,那么全世界离婚率逐年走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先回顾人类的婚姻制度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是生与困境,因为直立行走导致女性骨盆变窄,骨盆变窄导致了生育困难,生育困难导致了女人需要找一个人分工协作,于是女性必须拉个男人组建家庭,以帮助自己度过漫长的生育和哺育期,所以女性的生育困境是婚姻产生的第一个源头。其次,是私有制,在私有制产生之前婚姻是没有的,大家是出于一棒子敲晕扛回山洞的群婚状态。当私有制出现后,男性首先要考虑的是财产的传承问题,自己的财产到底传给谁呢?传给隔壁老王,有点儿亏;传给自己的伴侣,伴侣带着你的财产可能还是找了隔壁老王,怎么算老王都是最大的赢家。最佳的方案当然是传给自己的孩子,毕竟这娃还有你的基因,但是传给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孩子的身份。和女性的娃永远是自己的娃不同,男性的永恒焦虑是,那个从小养到大的娃不一定是自己的娃。所以男性看到隔壁老王总是血压飙升,这不是你的问题,这是基因带来的永恒焦虑。于是子嗣的血缘就显得非常重要,男性必须垄断性伴侣以实现血缘的确定性,于是婚姻产生了。可以看出女性的生育困境和男性的血缘伦理的要求,共同导致了婚姻的出现。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婚姻都是一种自发秩序,它的本质是血缘传承,是分工协作,是资源整合,是宗族联姻,是政治博弈,唯独无关爱情。
世俗的婚姻千篇一律,,崇高的爱情万里挑一。婚姻乏善可陈,爱情却十足珍贵。比如一篇《孔雀东南飞》之所以传颂至今,正是因为婚姻中爱情的稀缺性。婚姻只会涉及资源的整合,比如在欧洲,国王的子嗣婚配对象不可能是平民百姓,如果贵族奔着爱情去寻找婚姻,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比如权游中罗伯娶了平民女子,最终导致了血色婚礼的发生,这在欧洲历史上都有原型。而现代社会是以爱情取代了前文明社会中的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婚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这一切都是因为个人主义的产生。
罗素认为,个人主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和斯多亚学派,在希腊消失之后的希腊化时代,希腊人被迫从公共生活退缩到内心,他们不再关注城邦而是在自己的心灵中独善其身,个人主义从此诞生。后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也促进了个人主义的发展,人们从神权中走出,开始认识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个体才是万物的尺度。
个人主义和其他思想最大的不同是,人们到底使用什么标准评价和思考这个世界。在个人主义之前,个体的价值由社会和他人赋予,比如社会评价你是一个怎样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你有没有做到忠孝两全,你有没有做到义薄云天,个体所有的价值都掌握在他人手中,但是当个人主义出现,个体的价值不再仅仅由社会赋予,而是由他/她个体的内心感受决定。这种价值的内心化、评判的个体化,导致了欧洲文明的大转向,集体主义、宗族主义被抛弃,人们把所有的判断交给个体交给内心,我的内心即为整个世界。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个人主义的诞生非常重要,,它是西方出现文明大升级的关键因素,因为除了欧洲之外,全世界绝大多数都是集体主义的变种,只有在西方诞生了个人主义。
因为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它导致了婚姻制度的根本性改变,那些传统婚姻基于分工协作、传宗接代、宗族联姻都不再重要,“我喜欢”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以爱情为基石的婚姻为什么有可能瓦解婚姻制度呢?
首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指出,如果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合乎道德的,那么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会继续合乎道德。恩格斯的这句话无疑洞悉了现代婚姻的本质,当爱情不在的时候,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其次爱情的流变性导致失望情绪的蔓延,因为爱情是一种玄学,不但科学解决不了,哲学也无能为力。爱情不但玄之又玄,而且极易流变,当昨天的梦中女神成为今天的枕边悍妇,当曾经的大长腿欧巴成为渣男,爱情就消失了,而这种爱情的消失导致人们普遍流露出失望的情绪。如果一个人能够凭借爱情组建婚姻,那么他/她很大程度上也会走向失望。那些能够白头到老的更多是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他/她们的价值观改变不大。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不断流变,那么大概率的结果就是离婚。
同时在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下,婚姻成为人们实现自我的一种途径,他/她们认为婚姻应该是玩乐而不是任务,婚姻应该是让人兴奋的而不是让人厌倦的,婚姻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而不是充满亲情的,当他/她们在婚姻生活中感受不到这种情绪后,离婚就自然发生。
所以因为个人主义的崛起,人们对婚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它最终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离婚发生。至于个人主义最终会不会颠覆传统的婚姻制度,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