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2月14日就是个特殊的日子,但跟情人无关,跟亲情有关。那时小小的我会在这一天对弟弟说生日快乐。长大的过程中,洋节一个又一个“入侵”,先学会了在平安夜圣诞节跑到教堂里凑热闹,接着学会万圣节披斗篷制作南瓜灯,更会在情人节为巧克力玫瑰花价格疯涨出一份力。
这么多年过去了,凑热闹的心气日渐喘息,这些节日要是没有提示,也就放任过去,过与不过从来没有深入骨髓,因为任何热闹的背后总需要情感沉淀,没有沉淀的感受无法安放,“过”与“不过”的选择显而易见。
比如2月14日,在我的心中的第一关联一定是弟弟的生日而不是情人节。于我而言,数十年来2.14的寓意经历了从弟弟生日到弟弟生日+情人节日再回到弟弟生日的变化,其中的感情沉淀也就是亲情到亲情+爱情再回到亲情的本质回归。我发现,我选择要“过”的“平常日子”一直都是自己的情感沉淀找到立足之处的“特殊日子”。我选择“不过”的“”特殊日子“”也一直都是无法真正取悦我内心情感需求的“平常日子”。
今天是情人节,照例给千里之外的弟弟问候了生日,想到这样的问候在我们之间持续了40多年,有深深的爱意和满足。
早上起得很早,约了先生和休假的儿子去海边看日出,海边的风景和平时一样美,和风拂面,我左右紧扣他们的手掌,想到这样的相伴相携是一天天一日日走成的,今天先生没有给我买玫瑰却日复一日地支撑我的精神世界像玫瑰一样盛开,我们的爱情早已进入了相濡以沫的亲情模式,儿子没有送我巧克力,却能像小情人般陪伴左右,简直是走心的甜蜜。
我想,只有当你有了对爱的担当、坚守和感知的能力时,爱才会这般如潮水般向你涌来,爱的满足不一定是今天,也不一定是大众的表达方式,而平常日子的每一次付出,日积月累的包容,彼此之间的不离不弃,爱情沉淀成亲情的不温不火才是情人节最终找寻的本来摸样吧。
所谓亲密关系,情人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涵盖的一个人一生的情感需求的。
苏芩说:“久处不厌,闲谈不烦,从不敷衍,绝不怠慢”。
这16个字概括了最令人愉悦的关系,不论友情、爱情、亲情。要想达成如此境界,修一天太短,修一百年不嫌长。百年好合真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需要彼此成就,彼不成,己先成,彼若成,己已成。想明白这一点,从明天起自己要努力成长,圆满可及。
同时情人节只有一天,一辈子却很长,今天不必慌张,也不要期许过高的浪漫。把周遭的浮躁屏蔽,过属于自己的平常而有序日子,不要被一段所谓的关系伤害影响到你的根本,不要期许快乐和情感满足嫁接在关系另一方的单方面付出,你需要安住的不仅是亲密关系,更该是你自己。得之珍惜,不得之自我绽放,没有情人的情人节,自己保重自己。